2017年10月17日下午,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远超律师受邀为上海市律师协会律师学院举办的2017年第六期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培训班学员授课,发表了题为《新技术 新挑战 新机遇——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产权律师业务》的主题演讲,与学员们分享了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网络内容聚合模式下的知识产权业务、网络大数据中的知识产权业务以及网络安全相关知识产权业务等话题。
马远超律师首先从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入手,介绍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互联、网络数据检索、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领域的新技术,尤其介绍了人工智能对律师助理、初级律师工作的挑战和冲击。马律师强调,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法律问题、新的法律服务需求层出不穷,将为青年律师提供发展机遇,新律师们对新技术发展一定要保持敏感度,要有意识地对未来的法律服务需求提前做研究、做准备。
随后,马律师详细介绍了网络资源聚合模式中的知识产权律师业务。马律师强调用户数据、网络内容已成为当今最贵、最实用的资源,网络资源聚合模式应运而生,但由于聚合的手段可能非法,导致网络资源聚合模式面临著作权侵权以及不正当竞争风险。马律师以“非公益必要不干扰”原则、“Robots协议”为例,解读了如何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所述的“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此外,马律师以其承办的全国首例聚合盗链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诉深圳聚网视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为例,与在座学员分享了诉讼策略制定、侵权证据固定等环节的的办案心得。马律师强调,新律师在办案中要敢于接触新技术、新类型案件。
在网络大数据中的知识产权律师业务板块,马律师指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正在衍生出大量与网络大数据相关的专利、商业秘密保护、不正当竞争、版权保护、知识产权合规等律师业务。马律师介绍了其承办的一项知识产权合规案例,如何结合客户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功能与现有的知识产权立法与司法审判实践,提供版权侵权、专利侵权、不正当竞争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合规分析。
在网络安全相关知识产权律师业务板块,马律师首先举例介绍了破坏数据传输,破坏数据访问,恶意获取、披露、使用保密数据,恶意篡改、干扰网络数据,为非法行为提供各类技术帮助与服务等五类常见的破坏网络安全的非法行为。随后,马律师介绍了三个恶意刷量的典型案例,指出“网络黑产”的成熟程度已经令人触目惊心,但现有法律也足以规制这些新型的网络非法行为。新律师在遇到新型网络案件时无需畏惧,应当积极在现有立法中寻找解决方案。
最后,马律师结合自己的执业经历给学员们提出一些执业建议。马律师表示,网络技术已促使社会关系从垂直型转向扁平化,这将为每个普通律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不仅律师的知识结构新成代谢将加快,而且新老律师的新成代谢也将加速,因而青年律师只要不断学习,就有机会在新的法律服务领域有所建树。任何不善学习的律师,都可能很快被他人取代,甚至未来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