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出海导航”之国别投资系列文集——马来篇(一)
“新时代出海导航”之国别投资系列文集——马来篇(一)
引言
马来西亚法律渊源主要包括普通法、成文法规、习惯法和本土法、伊斯兰教法以及国际法。其法律体系是基于英国普通法体系,这是英国在19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对马来西亚进行殖民化的直接结果,但同时也参考其他英联邦国家的法律,如澳大利亚和印度,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最息息相关的马来西亚《公司法》(Companies Act ,最新的版本为2016年修订版)就是根据澳大利亚的《统一公司法》,及对英国有关公司的法律规定予以修改而制定的。直接管辖公司设立、商业经营等事项的是马来西亚公司委员会(英文:Companies Commission of Malaysia,即CCM;马来语为Suruhanjaya Syarikat Malaysia,在当地的简称为SSM,马来西亚本地有时会混用这两种说法。本文仅以英文简称CCM作为该委员机构的简称。),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公司和企业的注册,以及向公众提供公司和商业信息,另外,作为主管马来西亚公司的主要机构,CCM还负责监督和执法工作,以确保公司和企业遵守商业登记和公司法。
一、马来西亚主要的商业主体类型[1]
在马来西亚合法开展业务经营的首要步骤是在CCM注册商业实体。总体而言,有8种商业实体可供选择,具体如下:
点击可查看大图
据我们的实务经验,由于外国公司(Foreign Company)在马来西亚的运作范围相对受限,不能进行实际交易和资金的接收,因此无论从股权的持有限制,还是商业安排上的灵活性的考虑,中国企业多选择上表第3个的SDN. BHD形态的公司,作为其在马来西亚注册设立的第一步。一般而言,外国人可以拥有公司的100%所有权,但某些行业要求必须由马来西亚国民拥有至少50%的股份,包括教育、旅游、农业、金融等,当然这也因政府不同阶段的经济需求而定。因此,我们如下的内容也是针对中国投资者最常选择的SDN.BHD(私人有限责任公司)为切入点,进行介绍。
二、关于设立公司
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在当地设立公司是开启项目的第一步。外国企业需准备如下资料向CCM提交:
1)拟定公司名称。
2)在马来西亚当地的注册地址(公司注册时,可以不是实际办公地址)。
3)董事信息文件,包括董事身份信息、截止申请日前三个月内的住址证明。
4)所有股东的持股比例。股东人数超过1名须提供股份分配比例情况。
5)股东文件:包括直接股东及间接股东的营业执照、股东名册(Register of Members)、董事登记名册(Register of Directors)及地址证明。
6)公司授权代表人的文件:包括身份信息,截止申请日前三个月内的住址证明。
7)最终受益人(Ultimate Beneficial Owners简称“UBO” ,必须为自然人)的文件:包括其身份信息及截止申请日前三个月内的住址证明。
8)少于200字的拟经营范围。
在准备好以上材料后,首先将在CCM进行公司核名,经过2-3个工作日收到核名审核通过后,将按照填写完毕的上述文件及签署的公司注册文件提交至CCM,大概需要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在CCM的审核,CCM将发送正式的公司名称与公司注册号,及公司成立日期,宣告公司设立的完成。
三、注册资本、公司章程及公司印章
(一)注册资本
在马来西亚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最少注册资本是1马币,注册资本不要求实缴。但根据不同的经营范围、需要雇佣的外籍员工人数,以及公司自身的经营需求可能需要公司在其设立完成后,增加实缴资本(Paid-up Capital)。
在马来西亚,影响公司增加实缴资本的主要有以下因素:
a)商贷需求:若公司需要在银行进行商业贷款申请,那么作为银行商贷申请的条件之一,会有来自银行要求的实缴资本的增加。
b)招标需求:为了有资格参加项目的招标,发包方可能对投标的主体有相应的实缴资本最低要求。
c)执照需求:根据不同的经营范围所对应的营业执照,以及有招聘外籍员工需求的企业需要为外籍员工申请工作准证 (Employment Pass, 简称EP)的,会被当局要求增加相应的实缴资本。
d)信誉需求:企业拥有较高的实缴资本会给客户和供应商建立高信誉的印象,顺利帮助企业在运营和交易的顺利。
在以上四项增加实缴资本的因素中,根据我们实务经验,大部分的中国投资方主要会基于需要招聘外籍员工(也就是中国籍员工)的需求或一些行业准证的要求,从而进行实缴资本的增加,具体的规则我们在下表[2]中介绍。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一般国内走出去的企业,若存在于马来西亚当地招聘中国籍员工的需求,且其经营范围也在批发零售销售等领域,我们建议在完成公司设立后,尽早在当地进行银行开户,增加公司的实缴金额至100万马币,以便后续员工和业务手续的顺利完成。
(二)公司章程
根据马来西亚最新2016年的《公司法》,公司章程已不再是公司设立的硬性要求了,而是可以由企业自行选择是否需要公司章程。马来西亚的公司章程中所包含公司管理的各个职责,包括权力、责任、公司主要经营活动、股权分配、分红支付、股份转让、董事的任命、免职以及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议的举行等,在内容上与中国法中公司章程没有实质性差异。虽然,公司章程是非强制要求,但如企业在日后的经营中涉及土地的买卖,可能会被当地的土地局注册时要求出示公司章程。可根据企业内部合规及自身的经营需求再做决定。
(三)公司印章
与中国的公章制度不同的是,马来西亚最新的2016年《公司法》已经取消了拥有公司公章(Common Seal)的硬性要求,但在进行土地买卖等交易或者签订与土地相关的合同时,仍然需要加盖公司公章。另外在实践中,虽然大部分的合同或文书已经不强制要求加盖公司公章,但若合同双方在协议或合同上约定使用公司公章时,那么合同或协议的当事方为履行协议或合同的约定,也需要在该文件中使用公司公章。
四、公司治理
(一)满足“当地董事”之要求
如前文中介绍,对于走出去的大部分中国投资者而言最具有吸引力的私人有限责任公司(Sdn Bhd)的成立,至少需要一位董事是长期居住在马来西亚的居民。对于当地董事的身份,可以是具有马来西亚国籍的本地人士,也可以是拥有马来西亚永久居住身份或六个月以上居留签证的外籍人士,亦或是持有该公司工作签证(Work Permit)的外国人士来担任。在马来西亚的实务操作中,对于拟设立私人有限责任公司(Sdn Bhd)的外国投资者来说,一般会有两种常见方式:
* 先雇佣当地董事成立公司;待自己的员工获得工作许可签证后,替换雇佣的当地董事成为新公司董事。
* 通过第三方机构(Employer of Record)提供办理自己工作签证的服务,拥有居留权,即可以作为当地董事成立自己的公司,公司经营一段时间后,以新设立公司名义申请为自己派发工作签证,将第三方提供的工作签证改为受雇于新公司名下。
(二)披露“公司名称及注册号”之要求
除此之外,根据马来西亚最新2016年《公司法》的规定,要求企业在如下的纸质或电子文件中,显著披露公司的注册名称和公司注册号。
* 其商业信函、通知和其他官方出版物,包括电子形式;
* 其网站(包括Instagram / Facebook / LinkedIn等社交平台);
* 其汇票、本票、背书和订单;
* 由该公司或代表该公司签署的支票;
* 由公司或代表公司签发或签署的订单、发票和其他付款要求、收据和信用证;
* 所有其他形式的业务通信和文件;
此外,若公司更换公司名称后,前名称至少需在更改后12个月内注明在新名称的下方。
(三)对外“签署文件”之要求
根据马来西亚最新2016年的《公司法》Section 66的规定,公司所签署的有效文件必须由至少2名获得授权的人员代表签署,其中有一名必须为公司的董事。但如属独任董事,则独任董事可在见证人的见证下完成其签署。
五、最终受益人(UBOs)的识别
在2020年3月,马来西亚的CCM引入了马来西亚的法人需要披露其受益人义务的规则指南[3]。自2020年3月1日起,所有公司及有限合伙企业都要求确定其最终受益人(Ultimate Beneficial Owners,简称“UBOs”)。那么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如何识别受益人(Beneficial Owners,简称“BOs”)是实操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对于马来西亚的公司来说,有两种类型的识别,一是通过对公司持有股权的判断,二是通过对公司的控制权来判断,详细请见下表:
点击可查看大图
六、经营范围与业务准证
作为公司申请材料的文件之一,拟定的经营范围也是需要向CCM提交的重要文件之一。马来西亚的业务准证相对比较繁杂,虽然自2011年起,马来西亚政府一直致力于取消或简化各类执照或准证的要求,但在实务中我们发现,很多业务准证的申请与在公司设立阶段起草的拟定经营范围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填写拟定的商业范围时,仍需要根据投资方在当地所设想的业务种类和现阶段希望进行的业务类型相结合,综合判断,以免由于不了解行业种类所需的不同执照,而导致在当地行政手续的办理进展中面临不可控因素,从而影响交易或后续经营的整体规划。尤其针对有比较明确的业务类型,且对落地时间要求比较高的投资方而言,不必在公司设立阶段,就未雨绸缪地写上未来有可能发展的行业。据我们了解,经营范围的增加手续相对比较简单,等业务平稳发展后再进行添加并申请相应的业务准证也为时不晚。
在马来西亚商业执照(Business licenses)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4],分别是:
(1)一般执照(General licenses):指投资方在马来西亚开展商业活动必须的执照,这类执照适用于所有行业和类别的商业活动,包括公司注册执照(Company Registration)、公司和员工所得税登记(Company and Employees Income Tax Registration)、员工公积金登记(Employees Provident Fund)、员工社会保险(Social Security Organization, 简称“SOCSO”)、 人力资源发展基金(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Fund)[5]以及商业住址执照和招牌执(Business Premise Licenses and Signboard Licenses)[6]。
(2)行业特别执照(Sector Industry Specific licenses):指马来西亚政府针对某个行业的特别要求。是政府为了个别行业的发展而设定的与之相适应的政策而设立的执照。例如,与制造业相关的执照、与批发零售贸易有关的许可证(上文3中提到的WRT许可证)、电信行业相关执照、与广播业相关的执照、与石油勘探相关的执照、与建筑行业相关的执照以及银行业相关的执照等。
(3)特定活动执照(Activity Specific licenses):指规范特定活动的许可证,可以适用于一个或多个行业或部门。这类许可证要求投资者遵守一系列旨在保护公民利益、就业、工人安全、环境和公众的具体政策。例如,机械合格准证、聘请外籍员工的配额许可(Approval for Expatriate Posts)、销售税执照等。
七、员工
最后,针对国内投资者而言最重中之中的员工问题,据我们的实务经验,马来西亚在劳动法相关的合规也是比较严格的。 在马来西亚,如果雇佣本地员工,那么要为员工缴纳①雇员公积金(Employees Provident Fund),雇员公积金的缴纳金额是根据员工月工资计算;②雇员社会保险(SOCSO),该项目包括工伤保险及失能养老金,其中工伤保险全部由雇主承担。③就业保险(Employment Insurance System),由雇主和员共同缴纳保费,该就业保险是从2018年开始实施,其目的在于为被裁退的员工提供经济援助,直至其找到新工作。
相对于本地员工,马来西亚对于雇佣外籍员工的要求会更加严格,首先,需要在移民员工平台进行账号(Employer Immigration Account)注册申请。另外,根据马来西亚移民局的最新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有意雇用外籍员工的公司必须首先在 MYFutureJobs 门户网站上面向全国发布至少30天的职位空缺广告。除了刊登为期30天的广告外,公司还必须对入围的马来西亚本地候选人进行面试,完成并向社保局提交相关报告,如果马来西亚的本地候选人不合适,就必须获得外籍人士聘用委员会(Expatriates Hiring Committee)的批准,然后才能将空缺职位提供给外籍人士[7]。只有在获得批准后,才能向马来西亚移民局申请外籍人士工作准证(Employment Pass),否则公司可能无法获准聘用外籍雇员。据我们了解,办理外国雇员工作准证的前提并不仅限于此,还有在上文第3点中提到的相应的作为雇主的公司的实缴资本和许可证要求是否满足。
结语
以上为我们结合实务经验,为中国企业赴马来西亚投资前梳理的“热身”提示。由于马来西亚的普通法背景以及和中国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差异,赴马来西亚投资的中国企业需了解的不仅是我们在本文中列举的七件事。我们也会持续关注中国企业关心的问题,协助中国企业在开展投资活动的同时熟悉马来西亚法律制度、控制法律风险,陪伴中国企业的马来投资之路走得更加顺畅。
[注]
[1]https://foundingbird.com/my/blog/company-registration-type-in-malaysia
[2]esdguidebook.pdf (imi.gov.my)
[3]https://www.ssm.com.my/Pages/Legal_Framework/Document/Revised%20Guidelines%20for%20BO%20Reporting%20Framework%20(17122020)%20(Final).pdf
[4]https://www.malaysia.gov.my/portal/content/30342
[5] 人力资源发展基金受到2001年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法令(PSMB ACT 2001,于2017年修订)的管辖,马来西亚政府授权人力资源开发公司,旨在促进有能力的本地劳动力的发展,协助马来西亚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具体内容为,聘用10名以上当地雇员的雇主需要向人力资源发展基金注册,按员工每月总薪水的1%缴纳基金,5-9名当地员工的情况下,雇主可以选择是否注册,若选择注册,则按员工每月总薪水的0.5%缴纳。应缴纳而未缴纳的雇主可能会被相应的执法机构罚款。https://hrdcorp.gov.my/wp-content/uploads/2021/03/7-PSMB-Act-2001-BI_01Nov2017-1.pdf
[6] 马来西亚的企业需要向其所在地的州的当局进行申请,申请的要求会因地方当局不同的要求而已。
[7]https://kpmg.com/xx/en/home/insights/2021/01/flash-alert-2021-018.html#:~:text=Malaysia%E2%80%99s%20immigration%20authorities%20announced%20that%20effective%20January%201%2C,approval%20to%20hire%20expatriates%20under%20the%20Employment%20P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