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卓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许卓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 英国首相丘吉尔于1940年发布的演讲,居然很适合用来形容许卓杰的工作状态。从清晨到夜晚,从中环到外滩,许卓杰自加入中伦以来就保持着每天都在工作的习惯。他作为主办合伙人的案件中每一封由团队发出的电邮和信函都会经由他亲自审阅,团队律师也经常在凌晨四五点收到许卓杰的电邮回复和意见。
虽然他勤勉的工作投入让团队的业务和声誉不断发展和提升,但是许卓杰并不要求其他律师保持同样的工作节奏,反而非常重视大家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Chapter.01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许卓杰祖籍潮汕,生于香港。他认为“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骨子里有着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年少时,他跟随父母至加拿大生活和学习,当地氛围自由且轻松。许卓杰的父母发现加拿大的学校没有中文课程,便安排他初中时回香港在一家传统学校九龙华仁书院学习了四年,让他从完全无法读写快速进步到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中文,这也为他后续回香港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基础。他一直感激父母的远见和中文老师的培养。
与很多“律一代"不同的是,许卓杰成长于一个法律世家,父亲、母亲、兄长和姐姐都从事大律师、律师或法务等与法律相关的工作。然而,许卓杰在学生时期并未考虑过法律行业,原本的想法是成为一名医生。在北美,医学院只能在研究生阶段入学。因此,在多伦多大学的本科学习阶段,许卓杰决定修读生物,为医学院的学习做好准备。但是在本科学习阶段,他逐渐对逻辑和辩论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在获得医学院的录取之后,许卓杰还是决定回到香港并修读法律学位,从事法律工作。
基于对辩论和法律研究的兴趣,在香港大学修读法学专业证书 (PCLL) 时,许卓杰特意选了讼辩 (Advocacy) 这门课,并投入了极高的热情锻炼自己的讼辩能力。结课测验时,他的表现得到了后来担任大律师公会主席的石永泰资深大律师的肯定,并取得了优异的等级,这坚定了他成为争议解决律师的决心。
Chapter.02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一家历史悠久的香港本地律师行完成两年的见习律师期后,2005年,许卓杰加入了一家规模排行全球前列的大型国际律师事务所,并在那里工作了将近10年。在这段时期里,得益于律所良好的培训制度和国际网络,他积累了处理跨国案件的丰富经验。
许卓杰喜欢研究法律问题,对保险法问题一直很感兴趣。2005年左右,董事及高管保险在香港还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其中很多法律问题有待研究,许卓杰为此自发投入了不少时间。凑巧的是,他在加入律所的面试时遇到的合伙人就是有关董事及高管保险的先驱专家,还撰写过一本该领域的书籍。许卓杰在这方面的功课也为后来他和该合伙人合作处理保险法业务打下了基础。
初入国际律所时,看到周围大多是背景优秀的同僚,他比较紧张,担心自己是否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律师。不过,在逐渐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他发现不断进步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勤奋以及对自己的信心。有一次,作为初级律师的他在复核一位资深海事法合伙人的文件时发现了一个技术问题,这让该合伙人对他印象深刻。机缘巧合,他在执业生涯的前期既经历了航运市场最辉煌的阶段,也见证了2008年金融危机对亚太金融机构的影响。因此,许卓杰有机会与这位合伙人一起处理了大量复杂重大的诉讼及仲裁案件,得以在争议解决的法律及程序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许卓杰在香港立法会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留念】
Chapter.0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15年10月,已经在国际律所执业多年的许卓杰以合伙人身份加入中伦香港办公室。那时,中资律所在香港还未如现今这样活跃,在国际所工作多年的资深律师大多会选择加入其他英美律所。许卓杰看到了中伦强大的发展潜力,相信中伦日后也将会成为香港法律市场的翘楚。
话虽如此,当时中伦香港办公室仍然是后来者。在一众顶尖英美律所主导的香港法律服务行业,中伦要在争议解决领域打开市场是一个艰难的命题。当时几乎所有大型机构客户都长期与英国魔圈所合作来处理重大争议解决案件,而不会选用在港开业时间较短的中资律所。
但机会总会眷顾有准备的人。许卓杰与中国银行香港的法务总监一直保持着联系。几乎在他加入中伦的同期,该法务总监找到他,希望他能够代表中国银行在香港法院处理一个有关反对禁诉令 (anti-suit injunction) 申请的案件。这个案件涉及到中国银行与一家单船公司在青岛海事法院的一个诉讼案件,同时对方在香港也提起了诉讼。根据相关合约条款,法律冲突规则及普通法原则,对方在香港申请法院命令禁止中国银行在中国内地法院的诉讼。这种类型的法院申请涉及到较为复杂的管辖权法律问题,在实践中也并不常见。接到客户的指示后,许卓杰与香港极富盛名的几位资深大律师合作,将案件一路打到上诉法院,成功反对了原告的禁诉令申请,取得了令客户满意的结果。这是许卓杰在中伦的第一个代表案件,也让中伦争议解决团队正式在香港大型商事诉讼领域打响了名号。
许卓杰还认识到中伦全球网络的重要性,经常前往不同办公室交流,探索在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之间进行争议解决合作的可能性。在他看来,中伦各办公室的律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有独特的经验和见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不断地推广交流,也有越来越多的内地同事将适用香港法或在香港诉讼仲裁的案件委托给许卓杰处理。“这份委托既是对我们专业水准的肯定,也代表着沉甸甸的信任。"无论何时何地,许卓杰都会亲自审查案件中的每一封信函和电邮,并全面管理案件的策略及程序。
【许卓杰在中伦境内办公室开展法律交流讲座】
在许卓杰加入中伦五年左右时,他带领项目组的出色表现,已经能够让客户将本来由在香港的魔圈所代理的巨额上市公司股东争议案件转给中伦香港办公室处理,客户看中的是中伦深刻理解中资背景客户需求并执行切实可行的策略的能力。
2021年,许卓杰接到中伦北京办公室介绍的一位客户的香港诉讼咨询。该客户是上市公司主席,一位超高净值人士。一开始,客户只需要他提供一些初步的法律意见。但许卓杰非常具有商业可操作性的意见,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后续开展了很多深度合作。许卓杰对这个案件深有感触,“中伦跨区域、跨法域的合作既为合伙人的业务拓展提供助力,同时也对个人专业能力有着较强要求。"
在执业初期,许卓杰也考虑过从事务律师转为专门出庭辩论的大律师。然而机缘使然,他没有离开事务律师的工作,后续通过考取讼辩律师的方式获得了较高级法院出庭发言权。在香港,除了大律师享有高等法院及以上等级法院的发言权外,只有为数不多的讼辩律师享有此等权利。截至2023年3月31日,香港有11,000多位事务律师,其中只有88位获委任为讼辩律师(民事)。
取得讼辩律师的身份后,许卓杰也代表客户在传统由大律师出席的场合进行法庭辩论。在一个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进行的商事仲裁中,中伦代表申请人提出合约违约的一系列主张和救济。在实质聆讯阶段,被申请人聘请了富有经验的大律师出庭辩论,许卓杰以讼辩律师的身份出庭进行实质辩论及盘问,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经过5天的实质聆讯,仲裁庭发出裁决,支持了申请人的主张。
【许卓杰在哈佛大学进修律师事务所管理证书课程】
八载时光荏苒,许卓杰不曾停歇,不断汲取知识、经验和智慧的养分。在八年时间里,他为中伦培养了一批在专业和市场上富有声誉的争议解决人才。从2015年加入中伦香港时的一个人,到现在已有着近20名律师及律师助理的专业团队,他们一起携手在中伦的征程。
许卓杰不仅在专业建设和业务拓展上投入甚多,对于内部管理也非常上心。他正在修读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学位,并在2023年5月前往波士顿学习,获得了哈佛大学律师事务所管理证书。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他希望能够通过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让伙伴们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快乐成长。许卓杰注重让不同背景的律师处理各自擅长的业务,并不断在各自的领域积累专业经验。他倡导高效工作方式,让大家在兼顾家庭之余,也有能力为社区尽绵薄之力。许卓杰本人身兼香港大律师公会及香港律师会联合审裁处成员等多项社会服务职务,在2016至2022年获得香港律师公会颁发的“公益法律服务及社区工作嘉许计划"金奖。
站在怡和大厦观景台远眺,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凭借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和中伦整体平台的联动优势,许卓杰期待着能够陪伴更多客户扬帆远航,走出维多利亚港,奔赴远方的万水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