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和俄乌谈判动荡期的出口管制和贸易制裁合规风险应对
“特朗普2.0”和俄乌谈判动荡期的出口管制和贸易制裁合规风险应对
近期一系列重大的国际形势变化引发出口管制和贸易制裁合规领域的执法重点变化,涉外企业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境外市场进入门槛、市场机遇和挑战、法律风险等级,并相应调整合规策略。本文汇总了近期一些值得关注的境外执法趋势,以供企业合规决策参考。
出口管制和贸易制裁是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工具,所以无论其内容和表现形式如何多变,其重要性始终不变。
在当下变化频繁的特殊时期,建议涉外企业考虑将常态化的合规措施改为更加灵活的合规措施,提高企业内部风险管控机制的机动性,以便能最大限度地在商业利益和风险防范中达到平衡。
一、换届导致BIS许可证工作等职能暂停,影响供应链稳定性
据2月中旬外媒报道,美国商务部在没有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的情况下,暂停了对2025年2月5日之后提交的新出口许可证申请的处理工作。由于暂停比较突然,当时在通过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所管理的SNAP-R系统进行申报工作的用户中造成了一些混乱。
据报道,BIS职能受到影响的原因是美国商务部负责出口管理的首席副助理部长马修·博尔曼(MatthewBorman)和国家安全与技术转让控制办公室主任艾琳·阿尔巴尼斯(EileenAlbanese)被迫离职。[1]BIS暂停处理2025年2月5日之后提交的新出口许可证申请,该暂停持续了近一个月。虽然BIS系统已于3月3日前后恢复许可证办理的相关流程,但BIS尚未就流程恢复发布正式确认。[2]
出口许可证申请受阻可能导致企业从美国供货商预定的货物交货期被延迟,建议企业持续关注有关情况,并与供货商主动保持沟通,以便提早应对可能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BIS的执法和受理投诉等也可能在短期内受到影响。但是,相关涉外企业不应认为出口管制合规方面的项目可以在此期间暂停,换届导致的职能受阻只会是暂时的,而法律风险则会长期存在。
对于正在开展游说等政府沟通工作的企业而言,可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既往的努力可能白费,新的机会也可能产生。
二、防范报关诈骗或其他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损失
美国执法机构近期查处了某报关机构对外国客户的欺诈行为。该机构是一家美国物流和供应链公司,为外国客户提供美国海关的进口经纪服务。该机构提供了虚假的关税表格和发票以支持欺诈性的关税申报,给客户的表格和提交给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的表格存在重大差异,夸大了总金额,导致外国客户多付了数百万美元。该机构向客户虚假开具发票并接收资金并据为己有,而不是向CBP支付关税。在CBP通知受害客户未缴纳关税后,该机构发送了经过修改的银行对账单,虚假证明其已支付关税。
由于近期各类进出口规则变动较多,涉外企业在寻求美国中介服务或者其他帮助时,应进行多方验证,警惕上当受骗。跨境维权的成本较高,可能导致即使有维权渠道也无经济合理性。因此,建议企业前期花费少量的核查成本以防范更大的风险。
三、俄乌谈判期欧美制裁分化,欧洲制裁加剧
俄乌谈判期中,欧洲和美国出现了制裁分化。美国要求乌克兰以稀土等资源换取援助,并试图以缩减既存的涉俄贸易制裁范围作为筹码换取俄罗斯妥协。欧盟和英国则坚持发布了涉俄第16轮制裁和新一轮补充制裁,大大加强了对俄制裁的范围和力度。即使美国调整其对俄制裁政策,欧盟和英国也宣称将继续维持其制裁。
虽然欧盟和英国的新一轮制裁的战略目标相同,都是削弱俄罗斯的军事能力和经济实力,但英国的措施强调个人问责和跨境金融制裁,而欧盟的一揽子制裁计划则优先考虑针对特定行业的限制和打击更广泛的基础设施。
欧盟的第16轮制裁广泛针对俄罗斯的能源、贸易、运输、基础设施和金融部门,明确禁止原铝进口,收紧对化学战剂前体和数控机床等两用物项的限制,并通过暂停更多俄罗斯媒体来打击虚假信息。
英国的最新补充制裁强调禁止与克里姆林宫有关联的有影响力的个人入境,制裁外国金融机构(例如吉尔吉斯斯坦的OJSCKeremetBank),并通过针对俄罗斯的全球供应链制裁来自中亚、土耳其、印度、泰国和中国为俄罗斯提供零部件的公司。
虽然欧洲的制裁措施不如美国基于金融体系和高端技术实施的制裁影响那么巨大,但是对于偏重欧洲市场的那部分涉外企业而言,需要重视未来可能加强的欧洲涉俄制裁措施,以及可能继续持续一段时间的制裁执法。据称,2024年欧洲地区(包括欧盟、英国、瑞士和挪威)实施了比美国更多的罚款和定罪,罚款总价值较高且单笔最高罚款高于美国。例如,OFAC和BIS在2024采取了52项执法行动,欧洲采取了118项执法行动。OFAC和BIS合计处以相当于€56.8m(约$61.52m)的罚款,而欧洲共处以€88.5m(约$95.86m)的罚款。美国最大的单笔罚款是与伊朗制裁有关的$20m,欧洲最大的罚款是英国处罚StarlingBank的£29m(约$37.44m)。[3]
四、美国涉伊朗制裁持续升级,SDN清单频现中国实体
近期,美国极限施压伊朗石油出口,频繁将中国实体及船舶列入特别指定国民清单(SDN)。有观点认为,在特朗普遭枪击事件之后,其对伊朗的态度变得更加强硬。[4]2025年2月4日,特朗普发布第2号国家安全备忘录(NSPM-2),试图把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零。特朗普还明确提到了伊朗对中国的出口,称这些出口也应该完全停止。第一轮对伊朗制裁措施于2月6日宣布,针对为伊朗军方带来数亿美元收入的石油网络。2月24日,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和美国国务院联合制裁了与伊朗石油“影子船队”有关联的30多个实体、个人和船舶,包括阿联酋、印度和中国香港的石油经纪商、中国青岛的油轮运营商以及伊朗码头、伊朗国有油企的负责人等。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ScottBessent)表示:“美国将动用所有的工具瞄准伊朗的石油供应链的各个方面,任何买卖伊朗石油者都将面临重大的制裁风险。”2月26日,OFAC又将6家中国企业列入SDN清单,理由是这些实体为受美国制裁的伊朗公司的幌子公司,协助受制裁伊朗公司采购无人机和弹道导弹计划的零部件。
鉴于美国对于伊朗制裁的高压态势在本届美国政府执政期间可能继续维持,这些制裁措施未来可能延伸到石油之外的其他对伊交易。美国对伊朗制裁的强化将可能促使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深化能源合作。从企业内部合规的角度,可能需要提高涉伊朗贸易制裁合规的执行力度和合规等级。从商业角度,企业可探讨与中东、南亚、东南亚、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共建、货币结算创新、能源技术转让、新航道和运输通道保障基地、新兴能源合作等新项目。
[注]
[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trump-administration-asks-top-china-export-policy-official-resign-sources-say-2025-02-21/.
[2] https://www.wttlonline.com/stories/bis-leadership-adrift,13496?
[3] https://blogs.duanemorris.com/europeansanctionsenforcement/2025/02/20/sanctions-enforcement-in-2024-europe-vs-the-us/.
[4]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4/sep/25/trump-iran-assassination-plot、https://nypost.com/2025/03/07/us-news/trump-says-hes-pushing-to-negotiate-nuclear-deal-with-i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