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资企业在英开展跨境绿色金融交易的常见问答
关于中资企业在英开展跨境绿色金融交易的常见问答
前言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低碳发展和制定低碳经济立法的国家之一,并始终处于推进绿色金融交易发展的国际前沿。所谓绿色金融,是指对于低碳环保项目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融资。2003年,英国巴克莱银行联合花旗集团和荷兰银行等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共同发布行业绿色信贷指引,推动绿色信贷成为未来跨境金融交易的主流。2019年7月2日,英国政府于第二届英国绿色金融年会上首次发布了《英国绿色金融战略》,并且设定了让私人企业的现金流流向更加清洁、可持续增长方向的目标。截至2019年,已有四十多种绿色债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代表7种货币约100亿英镑。对于清洁能源的投资也自2010年以来持续增长,截至2016年已经翻了一倍多。借2020年底英国政府发布绿色工业革命十点计划的契机,我们为在英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提供跨境绿色融资服务的各大中资金融机构)和有绿色融资需求的公司,以Q&A的形式整理出实践中我们经常被咨询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答复,以供金融机构和企业在未来开展相关业务时参考。
Q:为什么绿色金融模式在英国越来越被普遍推广?
A:总体来说,由于各个国家在环境方面都承担了较大的国际义务,从法律层面去推动环境保护和履行国际义务越来越被重视。从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角度,英国政府规划了一系列绿色金融指标以及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鼓励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开展金融服务。例如在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方面,英格兰银行于2018年就出具了《气候变化对英国银行业影响报告》(Transition in think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UK banking sector),着重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于银行业,不只是在名誉方面,更加是在战略层面可能产生的核心影响;并在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被监管机构应当采取的措施。除此之外,英国审慎监管局(PRA)也于2019年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要求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等,着手关注可能由于气候变化受到的金融风险,要求它们采取包括检测自身风险敞口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这一系列的合规要求,都使得金融公司在开展金融服务时会更加着重考量、评估客户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内的指标和能力。从融资需求方的角度,一方面如果想要享受英国的利率补贴和绿色贷款利率优惠等政策,企业需要完善好企业内部的绿色合规义务,确保自身符合绿色金融借款人的信贷指标;另一方面,在大趋势下,金融机构会越来越多的将商业机会有选择性地开放给符合绿色金融指标的企业。譬如公司本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绩效也会被纳入考量范围,若ESG绩效较高,那么此类企业在信贷评级中表现更好,相应的贷款条件(比如利率)也就越好。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想要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也不得不重视绿色金融相关的政策导向。
Q:绿色金融和传统金融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选择绿色金融?
A:总体来讲,绿色金融覆盖的范围包括减缓气候变化、水资源可持续性等其他环境议题,即对传统金融活动新增了"绿色"要求,使私人部门/企业的现金流流向更加清洁、可持续增长的方向。具体来讲,以绿色金融主要工具之一的绿色贷款为例:
-
对于融资需求方,在商业方面最直观的区别就是能够享受到优惠利率、贷款支持等激励机制,通过降低融资成本鼓励企业在商业活动中遵守绿色环保的原则。
-
同时,在资金用途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对借款人增加了更严格的义务。譬如绿色贷款协议中通常会约定特别的资金用途要求,并设立一定的贷款使用、监督和报告机制,借款人仅限在贷款协议约定的特别资金用途范围内使用贷款。
-
贷款协议中借款人一般也需额外作出符合"环保"指标的承诺与保证,譬如通过将承诺与保证条款与借款人预先确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指标(SPTs)挂钩,从而确保达到绿色信贷的要求。
-
此外,在先决条件的范围上有一定能够体现"绿色"的要求,譬如要求提供企业环保治理等评级证明、绿色金融第三方机构认证等,相关细节参见下文所述。
-
其他方面的差异还体现在金融机构对借款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和还款风险的评估标准上有所改变,纳入了更全面的指标考量,比如ESG指数。结合2020年2月某航空公司与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的贷款协议以及2020年8月某置地公司与星展银行达成的绿色贷款交易来看,贷款利率的高低将取决于借款公司的ESG评分高低,且部分银行还可能为借款企业提供承诺,譬如借款公司如果在贷款期间持续落实绿色项目,并达成与贷款银行约定的ESG评分目标,将可以享有分层优惠贷款利率。
Q:绿色金融需要认证或评级吗?有什么认证或评级标准?还有什么监管要求?
A:在全球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宏观趋势下,不可避免地会有并非符合绿色、节能环保标准的融资项目假借绿色之名浑水摸鱼。为尽量杜绝此类"漂绿"(Greenwashing)事件发生,需要有权威机构进行评级和/或认证。目前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具有认证资质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评级机构、学术机构、审计机构及社会责任咨询公司等。
以绿色贷款为例:
-
从立法层面上,根据英国《环境保护法》(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借款人必须通过环境责任评估,才算达到绿色信贷的标准之一。
-
从实践角度观察,一般的绿色贷款项目首先需要设计绿色金融框架,明确资金配置、完成信息披露和项目监察等事项。其次,根据绿色项目性质不同,由相关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所需认证,并出具绿色金融认证证书。认证内容主要为审定申请者提出的环境方法声明之充分性,判断该绿色项目能够带来正面的环境影响等。这些是都是借款人企业最终能够顺利获得绿色贷款的关键因素。
其次关于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作为一种资金专项债券,根据发行项目不同,需对发行企业进行认证评级。这一方面能有效地评估发行人的资金偿还能力,另一方面,也作为投资者在投资时的有力参考依据。不仅如此,还可以量化对"绿色"的评估,间接影响债券的定价。
Q:在英国开展绿色贷款,应当遵守什么法律规定?有什么行业规范?
A:为保障绿色贷款进展顺利,当事人需要注意的合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首先是行业认可的实践规范指引。在贷款项目中,双方当事人应遵守业界普遍认可的贷款市场协会(LMA)的贷款原则,如《绿色贷款原则》(Green Loan Principles)、《可持续发展贷款原则》及指南等。
-
其次为一些被广泛采纳的自愿性行业准则。比如根据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UNEP FI)在2019年正式发布的《负责任银行原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PRB),贷款银行如为签署方,需要定期评估贷款银行对原则的履行情况,公开披露银行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及其对社会目标的贡献,并对相关影响负责。又例如依据2020年7月正式生效的赤道原则第四版(fourth iteration of the Equator Principles),在支持一个新融资项目时,符合赤道原则适用范围的金融产品应遵循环境和社会评估、独立审查、承诺性条款、报告和透明度等十项原则要求。
-
再次是贷款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亦要遵循绿色项目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规定和标准,例如《环境保护法》(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污染预防法》(Th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ngland and Wales) (Amendment) Regulations)、《水资源法》(Water Act)以及《能源法》(Energy Act)等。
-
除此之外,根据英国2013年修订的《公司法》规定,英国在主要股票交易市场上市的公司(包括伦敦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和其他欧洲国家的证券交易所)被要求在年度报告中披露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政府也鼓励其他企业自愿披露。因此借款企业亦需遵循相应的信息披露要求。
Q:是否可以向ESG评级较低,存在有争议或有问题的行业/技术(如化石燃料或核能)的企业提供绿色贷款呢?
A:绿色贷款的重点是投资于合格的绿色项目,而不是企业本身从事的行业。根据《绿色贷款原则》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借款人应向贷款人明确表示其所处行业/技术的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目标,以及将如何识别和管理拟投资项目的潜在环境和气候风险。对于存在争议的领域,如化石燃料,核工业,采掘业等,贷款人通常会要求借款人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及增加额外的承诺与保证。
Q:作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方,如何能获得绿色贷款?
A:绿色贷款与传统贷款在实际操作层面并无明显区别。任何可在双边或银团贷款市场上借款的主体,在遵守适用法律法规的大前提下,通过贷款人的信用评估,并在综合考虑《绿色贷款原则》项下对资金用途、项目评估及挑选过程、资金管理和报告方式等核心要求的条件后,可能会被批准获得绿色贷款。
Q:绿色贷款能带来什么好处?
A:绿色贷款所带来的好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
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缓解产生积极影响;
-
对公司或企业的声誉和信誉产生积极的影响;
-
跟利益相关者建立更牢固的价值观关系;
-
获得进入新市场的机会,增强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市场破坏的抵御能力,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
获得更广泛的投资者,尤其是那些积极寻求投资于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人;以及
-
增强吸引和留住那些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并成为个人和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员工。
Q:在签署绿色贷款的文件时需要注意什么?
A:针对绿色贷款项目性质和种类的不同,企业和金融机构需要根据贷款项目的特殊性质和要求来相应起草贷款协议的条款。结合以往项目经验以及相关行业指引,在签署绿色贷款的文件时,我们理解,贷款提供方特别注意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资金用途:在融资文件中增加关于贷款资金必须用于特定绿色项目的适当描述以及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类别;
-
参与主体:与传统贷款相比,参与主体可能需要新增负责设计绿色金融框架的绿色金融框架顾问,同时可能涉及支付一定数额的顾问费;
-
信息披露:例如要求借款人在绿色金融框架基础上制作绿色信息披露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至少应包括贷款资金已投项目的细节信息、该项目开展后产生的正面环境影响总结以及剩余资金接下来的计划用途等;
-
认证要求:项目需要经过相关权威机构和/或协会的绿色认证;
-
信息承诺:与绿色项目有关的信息承诺应在贷款协议中明确;
-
违约责任:虽然目前还没有关于构成"绿色违约"统一的既定市场标准,但应该在贷款协议中明确记录这一点。譬如对于任何违反使用资金规定的行为,双方可以约定从事件发生之日起,贷款不再被视为绿色贷款,但应享有补救的权利。通常来说,双方当事人还会约定如果未将绿色贷款的资金用于绿色项目或违反绿色指标等,应算作引发贷款违约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未偿贷款的交叉违约,从而被要求加速偿还贷款。
以上考量的内容同样适用于需要资金的企业。无论是对于金融机构还是借款企业,我们理解,都应尽早向专业顾问和律师团队咨询绿色金融框架和获取法律意见后再进行文件的拟定和签署工作,从而确保法律风险最小化。
Q:在绿色金融交易中,英国目前有哪些倡议?未来有哪些政策动向值得关注?
A:首先,从2019年第十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政策[1]成果来看:
-
认可和支持在伦敦设立的中英绿色金融中心,同时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与气候相关金融披露工作组(TCFD)的一致性试点工作扩展到更多领域;
-
继续坚持《"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并在北京和伦敦设立秘书处,以便更好贯彻和落实该原则。同时,也通过在北京通州和伦敦设立的"北京—伦敦绿色科技创新与投资中心"支持绿色金融;
-
继续支持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合作网络(NGFS)工作。
其次,未来值得关注的大事件有如下三点:
-
为了达到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英国计划于2021年发行首批主权绿色债券,并在未来几年建立一条"绿色曲线",来帮助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提供资金和创造绿色就业机会;
-
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披露标准,以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了解政策对投资的影响,从而促进英国绿色经济的良性循环;
-
绿色分类法将被提上日程。旨在确定哪些活动属于环境可持续的范畴,帮助企业和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投资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2]。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