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波: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贾海波: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辞去体制内安稳的法院工作,只身来到上海发展时,贾海波所凭借的是对涉外法律事业的热爱和突破自我的一股冲劲。这个选择,将开启人生的哪一扇门,彼时的他还未能知。当时间来到2023年,贾海波回望过去,那些披星戴月的日子历历在目。
2006年,贾海波加入中伦,在赵靖律师的指导下进入资本市场和跨境并购领域执业并逐渐专注于境外上市业务。“境外上市业务纷繁复杂,对律师的专业、经验、创新及协调等综合能力要求高"是贾海波最初的执业体验。十余年间,他已代表众多知名发行人和国际一线投行,主办了京东集团、再鼎医药、陆金所控股美国上市,美团点评、网易(二次上市)香港上市,分众传媒私有化等一系列极具市场影响力的项目,成长为一名深受客户、市场及同行认可的专家型律师。他先后获得钱伯斯等多家国际权威法律评级机构在资本市场业务领域的认可和推荐,并于2021年入选《国际金融法律评论》“2021亚洲未来领袖"榜单。
Chapter.01 业精于勤,技精于专
在近二十余年的执业生涯中,贾海波于方寸之间孜孜以求,阐释着一名专业律师的匠心之路。
2014年5月25日,中国最大的自营电子商务公司京东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美国存托股份并上市。此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逾20.4亿美元,另从腾讯控股定向募集资金逾13.2亿美元,累计超过33.6亿美元,这是中概股公司当时在美国资本市场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作为京东的中国法律顾问,中伦组成了由赵靖律师统领,贾海波作为牵头执行人,横跨上海、北京与深圳三个办公室,由资本市场、公司、诉讼领域十几位律师组成的实力雄厚的团队为京东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法律服务,业务范畴涵盖美国上市、并购、反垄断、战略合作、重大诉讼等。
时间紧、任务重是京东纳斯达克上市的一个显著特点。从2014年1月8日上市工作正式启动,到当月30日马年春节除夕夜提交上市申请,再到同年5月20日成功上市,短短四个多月,这个里程碑项目就完美收官。与一般的电商公司不同,京东的业务门类齐全,线下和线上结合紧密,网点广、资产重、人员多。鉴于京东的规模,根据美国监管要求,其首次向美国证监会递交申请就是公开申请,这在中概股公司里还是第一家,意味着一旦提交申请就没有太大的缓冲修改余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市申请过程中还穿插了收购腾讯电商业务并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这一重大交易,涉及境内外的战略投资、股权收购、资产重组、战略合作及上市公司认购等复杂结构。
在2014年除夕夜京东交表后,春节期间贾海波就投入到项目的架构设计中,春节一过即带领项目组奔赴北京现场,通过短短两个多星期的全封闭高强度工作,帮助达成了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移动及互联网行业中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京东和腾讯在3 月10 日宣布京东收购腾讯电商业务及战略合作交易签约完成。作为中伦在此项目上的牵头执行人,贾海波负责整个项目管理,与客户及各方中介配合沟通,协调安排中伦各个业务条线高效协作,顶住项目任务复杂艰巨的压力,全力配合客户及时、高效地推进了项目。他还清楚地记得,最后那个晚上,全体项目成员熬了整整一个通宵,赶在腾讯发布公告之前不到一小时,将所有文件彻底完成并实现项目的顺利交割。
交易结构越是复杂的项目,对律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越高,类似这样的攻坚战,贾海波打了很多场。
分众传媒私有化是贾海波执业以来参与的项目参与方、涉及利益方最多的一个项目,仅参与其中的律师事务所就有十四家之多。作为私募基金财团收购方(整个项目的主导方)的中国律师,贾海波既需要为整个收购联合体(私募基金财团与创始人)利益与被收购上市公司谈判,也需要站在私募基金财团立场上与创始人就其相互之间的利益分配和责任承担进行谈判,同时还需要为收购方(借款方)利益与银团就杠杆收购的贷款条款进行沟通。明晰客户核心诉求,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并准确照顾到各方利益是促成交易的关键,贾海波及项目组在帮助客户实现核心商业利益的前提下,配合私募基金财团圆满完成了这一彼时中国最大规模的杠杆并购交易。
美团点评(3690.HK)在港上市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远超当时其他常规港股上市项目。美团点评集团拥有美团、大众点评、美团外卖、美团打车、摩拜单车等业务板块,服务涵盖餐饮、外卖、打车、共享单车、酒店旅游、休闲娱乐等200多个品类,上市后,以超4000亿港元的市值成为当时仅次于阿里巴巴的第二大电商平台。作为本项目的一线负责合伙人,贾海波率领项目组代表联席保荐人对美团点评各个业务板块及上市集团境内众多运营实体展开了全面又聚焦的合规尽调,既满足了联席保荐人的内核合规要求,又确保了整个项目的高效推进。在同程艺龙香港上市项目中,贾海波及项目组就法律及上市规则的充分研究论证及与各方反复沟通协调,克服各种困难和把控风险,以客户尽快完成上市同时避免产生过重的重组成本为导向,成功协助同程艺龙搭建了在香港资本市场具有开创性的“50%持股+50%协议控制"架构。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贾海波认为律师如果仅是墨守成规或者机械性的遵循先例,是无法做到出类拔萃的,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执长剑以拓征程,持续为更多客户创造价值。
【贾海波在香港联交所留影】
Chapter.02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在深耕专业的基础上,贾海波进一步突破“专业人士"的思维框架和局限,紧随经济,深入行业,努力从更加广阔的商业视角去理解交易和客户,强化理解、整合和管理各方面资源的能力,争取最大程度上成为一个项目的“交易促成解决方"而不仅仅是一个“法律建议提供方",为客户提供符合行业惯例和产业趋势的建议。
TMT行业是贾海波的传统优势行业,京东集团、美团点评、网易、同程艺龙、迅雷、云集等项目的积累使得他对互联网领域拥有较深理解和丰富经验。随着5G时代来临,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日新月异,贾海波不断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对技术发展的敏感度,不断调整和精进自己的业务,跟上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步伐。同时,他也深知深耕优势行业的各个细分赛道固然重要,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容易形成“路径依赖",从长远看,始终保持对创新前沿业务的敏感度,跨行业多领域的拓展对于一名优秀的资本市场业务律师来说甚为重要。
2017年9月,再鼎医药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国内医药行业第一家在未产生销售收入前,以超过10亿美元市值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未有盈利甚至连收入都没有的公司申请上市,这在当时的中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作为再鼎医药的中国法律顾问,贾海波在此项目中深度研习了中美法律制度下对于创新药研发企业及生物医药产业的监管体系和行业发展,他敏锐地意识到,在医药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创新医药研发产业必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也必将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2018年4月30日,香港港交所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第一次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企业在香港上市。创新型生物科技企业上市大门就此打开,生物科技企业迎来政策与资本双重驱动的上市盛筵。得益于对行业的深入研究和提前布局,贾海波先后代表欧康维视、再鼎医药(二次上市)、云顶新耀、创胜集团、联拓生物、硕迪生物等一大批优秀的生物科技公司完成了香港或美国上市。
在再鼎医药美国上市项目过程中,基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贾海波与知识产权合伙人程芳律师共同领衔的发行人中国律师团队在招股书撰写过程中,并未囿于以往美股项目中中国律师仅局限负责“法规监管"等章节的惯例,而是从中国医药医疗体系改革、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发展等行业维度对“行业"和“业务"章节提出了很多经验之谈,得到了客户高度认可和赞许,并决定由中伦来独立撰写“行业"章节中的这部分内容,这在以往美股招股书撰写中也是非常鲜见的。
【贾海波出席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
Chapter.03 学不可以已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资本市场律师尤甚。" 贾海波说。他不断提升自己主动学习的自我意识,与时代保持同频。2014年5月,京东美国上市项目刚刚结束,贾海波就带着在过往工作中积累的境外上市业务经验与疑问,奔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入学习美国证券法与商法,通过在美国,这一全球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最为发达的市场,学习其法律制度和市场经验,汲取营养并为自己在中国日益开放的资本市场变革环境下提供借鉴力量。
如今,为了更好实现从一名专业律师向行业律师的跨越,最大限度激发自己的潜能,贾海波又来到中欧EMBA的课堂,“百战归来再读书",培养跨行业交流和领导能力,以获得更广泛的商业知识和管理技能。
【贾海波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留影】
作为中伦证券业务内核委员会一员,贾海波对口境外上市项目的审核工作,在日常的项目审核与把控风险之外,内核委员们之间的业务交流是备受贾海波推崇的环节,特别是众多中伦资本市场业务前辈律师们对市场、监管与风险控制的深刻理解,对资本市场业务与规则背后逻辑的诠释,对业务风险的精准分析和判断无保留的传授,这些都成为了包括贾海波在内的中伦新一代中坚力量合伙人快速成长的宝贵助力。
贾海波说,“要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作为在中伦成长起来的合伙人,贾海波始终怀着感恩之心,曾经从前辈的经验和智慧中汲取营养,如今也不忘反哺与传承中伦这一优良传统,对青年律师竭尽所能给予支持与关怀,帮助大家实现突破和进阶。他通过事务所内的“法律大讲堂"、团队业务培训、内核项目审核及项目中的业务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年轻律师在境外资本市场业务领域了解前沿动态和行业趋势,提升专业技能和工作方法。同时,他还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内交流与培训及撰写专业主题文章,与一些筹备或已经完成境外上市的企业、投行及业内机构进行分享与交流,给市场和业内带去自己对境外资本市场领域最新法规政策的解读与干货分享。
2006年加入中伦时,恰逢对境外上市业务产生深远影响的“十号文"重磅出台,在随后十余年的境外上市业务生涯中,贾海波经历了若干次行业周期,期间既经历了2018年港交所改革新政后境内互联网和生物医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上市的盛况,也经历了2021年下半年开始的中概股美国上市的冰冻期,而今又正在经历境外上市业务进入全面备案制时代大背景下的再出发。他始终坚信,唯有不断更新专业结构,把握行业脉搏,始终秉持对法律与监管的敬畏之心,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