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伦举办首届中国企业海外合规与风险防控论坛
中伦举办首届中国企业海外合规与风险防控论坛
2024年10月12日,由中伦律师事务所举办的“首届中国企业海外合规与风险防控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吸引了线上线下1100余名致力于企业出海业务、关心中国企业海外成长的各界人士参加。行业资深专家、企业法务精英及杰出律师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享中国企业海外合规风险的应对之道。清华大学申卫星教授以及近十位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围绕AI合规热点问题、中国企业应对境外监管与调查、反垄断/并购控制申报、外商投资安全审查、中企出海挑战与法律服务新模式、中国企业涉俄制裁风险应对、海关合规、竞业限制领域的变化及应对等中国企业海外合规的热点议题展开分享与探讨。龚乐凡律师主持了本次论坛。
中伦合伙人张学兵律师进行了开幕致辞。张律师表示,自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投资已逾十年,累积投资额超3万亿美元。在此过程中,各企业法务人员与律师紧密协作,助力企业跨越国界,适应投资目的地国家法律环境和监管要求,实现稳健发展。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诸多合规风险,企业法务人员需与律师携手并进,精准把握法律法规,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才能更好地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中伦期待通过此次论坛,与各界同仁分享企业海外运营合规管理及风险防控的理论与实务经验,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共同为维护企业海外利益、促进企业海外发展贡献力量。
清华大学申卫星教授重点论述了在人工智能时代,深度伪造的法律风险及其合规指引。申教授从国内人工智能立法的基本框架谈起,运用丰富的理论,结合翔实的案例,重点剖析了深度伪造的行为类型、社会风险及法律规制问题。申教授指出,深度合成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使用目的及使用方法的“伪造”会导致诸多社会风险,比如政治秩序干扰、个人声誉贬损、财产损失等,继而引发人格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等侵权责任,以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诈骗罪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罪等刑事责任。因此,避免深度伪造的社会风险应多管齐下,持续开发和提升深度伪造检测技术,不断更新有关法律规则,重视AI和深度伪造技术的伦理问题,提升公众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针对有关法律规制,申教授总结认为,大多数现行法律的规制重点是管理技术的使用者、服务提供者和平台,而非约束研制者。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技术要在法治的保障下才能行稳致远,技术与法治并驾齐驱方能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刘相文律师结合丰富的实战案例,就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境外监管与调查同大家作了分享。刘律师指出,自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战爆发,双方先后在多领域多层面进行博弈和交锋,制裁与反制裁交织。由于部分中国企业在境外运营及跨境调查过程中缺乏合规意识及应对经验,加之相关国家具备成熟的法律制度及强大的综合执法能力,中国企业面临较大境外监管与调查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刘律师就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境外监管与调查提出了以下建议:组建国际化、一体化的律师团队;收到外国政府启动调查或要求配合调查的通知后,开展内部调查,对自身法律责任风险进行全面细致评估;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整体应对策略,配合调查,争取谈判和解,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此外,中国企业可以适时聘请危机管理顾问,制订危机应对预案,加强综合危机管控。刘律师认为,只有不断总结学习并加深对于境外风险防控及监管应对的认知,中国律师方能为企业有效保驾护航,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薛熠律师重点分享了境外反垄断/并购控制申报的有关内容,从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近况出发,引出境外投资合规的重点——并购控制反垄断申报,详细拆解了申报需要关注的重点事项、申报的复杂性等问题。接着,薛律师结合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热门海外投资目的地的反垄断申报标准及其实践,详细阐述了境外反垄断/并购控制的申报模式、申报门槛、审查时间表以及其他关注要点。最后,针对高效管理境外反垄断申报,薛律师从申报涉及的具体工作、如何提高跨司法辖区反垄断申报的效率、日常合规管理举措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分享,提出了实用性、可操作性建议。
蒋蕙匡律师以“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问题及应对”为题,分享了跨境技术交易(即跨境知识产权交易)监管合规的特点、跨境技术交易中的国家安全审查合规问题,详细阐述了重点法域外商投资的安全审查范围和程序,以及监管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跨境技术交易中的国家安全审查合规的应对措施,蒋律师从安全审查义务评估、交易结构及条款设计、监管合规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享。蒋律师认为,对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而言,跨境技术交易正变得越来越普遍,目前合规监管逐步常态化、我国及欧美等主要法域合规要求日益严格细化。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尽早建立健全内部合规管理体系,以合规促进业务发展。
龚乐凡律师从中国企业出海失败背后的原因出发,提出了对供应链重构、美国贸易管制与制裁、东道国对中国企业的限制和成见、IP全球风险与布局、公司组织架构、治理与内控等五大出海挑战的应对建议。龚律师表示,中国律师将在企业国际业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主导角色,实现从技术专家型到统筹管理型的跃升。龚律师总结了法律人进阶的四个段位、价值创造的四个升维,认为中国法律人将义不容辞地担当统筹管理者的角色,预见预判到重大风险,及时警示客户,并提出建议和指导。
高级顾问张国勋从实务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企业涉俄制裁的风险应对之道。高级顾问张国勋从国际涉俄制裁的形势谈起,概括了中俄的贸易现状,并归纳出中企涉俄的业务类型及相应的业务风险点;接着,从进口、出口、投资、结算、运输、工程等六个中企涉俄业务场景出发,提出了了解规则、理解规则、划清边界、风险收益平衡、律师保驾护航五大应对策略,为相关实务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徐珊珊律师结合自身代理当事人进行无罪辩护的经验,生动形象地分享了有关海关关税、保税业务和进出口方面的多项企业合规风险。在分享过程中,徐律师围绕为何会违规、为何是刑案、为何是无罪、何时找律师、应如何合规等五个问题进行分析,给在场嘉宾带来了启发与思考。
岑兆琦律师以“《关税法》出台与关务合规新要求”为主题进行分享。基于税收法定原则,岑律师针对《关税法》出台的背景与意义以及海关法律体系变革予以深入剖析。就立法层面,岑律师梳理并重点分享《关税法》亮点内容:一是《关税法》关于商品归类、原产地确定、计税价格三大技术要素的系统性梳理;二是对于补税、退税、走私行为税款追缴的新规定;三是新增反规避条款,充实与完善关税政策工具;四是新增对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五是取消行政复议缴税前置要求,明确对于部分关税异议事项的行政复议前置要求。结合实务经验以及《关税法》和其他最新海关法律法规,岑律师提出了新形势下关务合规的新要求。
段海燕律师以“竞业限制领域的变化及应对”为题,对当下竞业限制领域的争议数量、国内政策、外部环境以及司法裁判尺度的变化进行了总结及剖析。随着竞业限制相关争议数量不断增加、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提出商业秘密保护和就业创业维护的“双保护”意见、司法实践中认定限制人员范围及竞争关系趋严等变化,企业在竞业限制管理上将面临更多挑战。基于前述变化,段海燕律师结合实务经验,分享了企业应对竞业限制领域变化及挑战的合规建议,主要包括:一是根据相关保密信息的商业价值、竞争优势以及涉密程度,合理设置竞业限制的人员范围、期限范围以及竞争单位的范围;二是充分做好争议前的风险评估;三是依法、全面收集证据。段律师的分享为企业竞业限制法律实务提供了有益参考。
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走出去”不仅是实现战略转型和市场开拓的关键,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合规风险成为企业海外运营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企业海外合规风险的管控不仅关乎企业声誉和财产安全,更直接影响到其业务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若未能妥善应对海外合规风险,企业可能面临高额罚款、业务中断、法律诉讼等严重后果。此外,中国企业的合规管理能力也逐渐成为投资者及合作伙伴评估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
中伦不仅是法律服务提供者,更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将继续助力中国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健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突破,赢得更多市场信任,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们期待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增强合规意识,密切关注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