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海:应对美国政府调查的一些建议
企业出海:应对美国政府调查的一些建议
走出去,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步骤。现阶段走出去主要有两种模式:开拓海外市场进行交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2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7,56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0.2%,而美国作为单一贸易国家,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和顺差最大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0,418.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5.7%。其中,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169.9亿元人民币,增长16.7%。可以看出,中国企业一直在努力进行“出海"。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交易目的国的市场准入和监管问题,而很多中国企业由于没有意识到监管所带来的后果和问题,处理不当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叠加美国与中国全球竞争并利用其法律的“长臂管辖",对中国企业出海造成了重大影响。
2023年至今为时间阶段,我们以帮助中国应对美国海关与边境管理局(CBP)、美国国土安全局(DHS)、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还有部分参与美国消费品保护委员会(CPSC)和部分参与欧洲针对中国汽车的反倾销调查等项目为例。总结一些经验教训,希望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更安全更健康的开展海外业务。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一、中国企业需要正确和准确理解外国政府官员的要求
案例一:提交文件
这是我们正在处理的事例,美国DHS调查中国物流企业在美国申报方式错误,涉嫌故意偷逃税款;同时,还调查物流企业是否协助中国企业绕道东南亚通过改原产地方式偷逃美国针对中国的加征税赋。
美国DHS官员的要求是“Copies of any checks or payments from A to B,and B to C…"。从技术层面来说,美国官员是要求企业提供全部支付相关的文件复印件,但是中国企业自己认为“any"是指任意一份文件,只要提供一些样本就好。
虽然我们能够理解很多企业在面对境外政府调查时的各种顾虑,但美国官员的要求针对全部文件进行调查,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而且这是任何政府调查人员的职责所在。如果企业只提供部分文件,美国官员会思考企业是否故意想隐瞒什么?如果明白又不提供,是故意不配合?“简单的拒绝"都容易造成调查人员的困惑和猜忌,这会对后续沟通造成很多潜在影响。企业不要以为这是加快解决问题的方式,实际上这是在“给自己挖坑"的行为。
案例二:
另外一个例子是企业和我们反映与美国CPSC沟通产品包装上的印刷内容合规的问题。在联系我们之前,企业已经和CPSC有过沟通,也得到了CPSC的指示,但企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读CPSC的要求,并没有完全按CPSC的指示去执行,结果CPSC认为企业产品包装不符合美国要求,通知企业在美国的代理结案并转交CBP处理。
企业在和我们沟通时还认为有机会继续和CPSC探讨,还有机会去解决合规问题,因为代理得到了CPSC口头回复,但还没有邮件回复。但我们当时就告诉企业,如果CPSC告知他们的工作已经结束了,那么你们就没有机会了,只能是和CBP沟通,CPSC的沟通渠道已经关闭了。企业还是很不理解。结果第二天,企业告诉我们CBP已经通知代理要对货物销毁。
从我们角度看,这是中国企业根本不了解美国人或是外国人的工作文化。如果没有正确理解政府官员的意思,不仅会浪费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时间,也会加重企业损失。
二、可能没有“第二次机会"
中国企业在国内做交易的特点是“谈嘛"!但这是建立在你和对方都是在一个思维模式下的认同,很多时候是能够做到的。而在国外政府调查中,政府官员作为执法者,工作是调查证据,和你“谈"是了解案件情况和细节,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不是和你“谈(判)"的。所以企业虽然的确有不清楚当地规定的情况,但这不影响你已经违反当地法律的事实。对于政府官员自身调查来说,事情已经清楚了,不会和你谈的。
在上述案例二中,因为产品已经进口到美国并且是包装问题,CPSC官员还是给出了解决方案,对于政府官员来说其执法已经很宽容了。但问题是中国企业处理思路还在“自己认为"的方式,造成事情变成最坏的结果。中国企业再次不合规,CPSC必然要从保护美国消费者角度禁止销售的。所以肯定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我们建议,中国企业在面对美国政府官员调查时,一定不要认为反正是“谈"而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处理。实际上对方的工作方式不是中国企业自己想像的。政府官员调查就是正式的调查,政府官员调查就是按照法律进行执法。中国企业面对这种问题要严肃严谨的对待。
三、“自说自话"式的应对方式没有用,利用“合理性"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2023年下半年,中国企业寻求我们的帮助应对美国CBP调查,原因是中国企业从美国采购被美国政府管控医疗设备(有ECCN编码),转卖给中国地方国企,而国内交易方招投标公司是被美国列入黑名单企业(实体清单)。CBP在美国口岸扣货并调查中国企业。
由于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管制企业耳熟能详,所以企业在第一时间找到我们沟通处理。为了能够彻底说明问题并真正帮助到企业,我们和企业深入沟通并还原全部事实,包括从采购谈判开始到最后运输的全部细节,包括各个时间节点和主要工作内容;了解货物生产周期和何时工厂提货;了解了企业与美国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并追溯到了5年以上的合作情况;以及企业是如何被美国供应商审核的;我们还考虑了企业自身合规措施在此次交易中的实施;我们还充分调查了企业参与下游地方国企招投标的细节以及招投标公司的更改等各种各样的细节内容。
考虑到这个“违规"事件的确发生了,我们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告诉CBP我们因为是中小型企业,没有钱购买很贵的筛查系统,都是按照企业工作程序在交易过程中筛查了交易方且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而因为美国供应商发货前一周下游交易方才被列入实体清单,而这个时候已经晚于下订单时候的筛查。这说明交易过程中的“瑕疵"点,企业在内控上加上了相关合规筛查步骤。有瑕疵是运营常见性问题,是任何企业都会出现的问题。上述表述都是完全真实的,又符合美国监管逻辑。这个报告提交美国CBP一周后,CBP批准我们退货给供应商的请求,没有对中国企业进行任何处罚。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在充分理解美国政府调查的思路和逻辑基础上,在报告中强调重点问题,忽略次要问题,整个事件前因后果尽量讲述严谨,没有让CBP感觉任何疑点,同时又增加整改和免责的内容。所以,在应对外方调查中,一定要考虑对方的关注点,事件的要点、叙述的严谨,证据的完整,才能够达到效果。企业要学会利用规则为我所用。
四、结语
上述事例中,还有很多细节不能展开,仅供企业参考。中国古语讲“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一定要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充分了解目的国的法律制定,要求和做事方法,利用好规则,才能在商业交易和政府调查中更安全、健康和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