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耦合化工:绿色氢氨醇产业发展及合规关注要点
新能源耦合化工:绿色氢氨醇产业发展及合规关注要点
一、引言
在双碳政策的引领下,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随着装机规模的扩大,新能源项目的消纳成了制约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化工行业基础构架长期以石油、矿石和煤炭等能源和资源为原料,在数千种化工产品中,仅氨、甲醇等,其终端能耗总量就占全行业能耗的四分之三。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化工行业节能降碳的行动对实现我国乃至全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1]。上述背景下,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通过电解水制取绿色氢气,进而生产绿色合成氨和绿色甲醇的产业(即“绿色氢氨醇产业”),既有助于缓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又能成为化工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之一。
绿色氢氨醇具有载氢、固碳、减排等多元功能,其技术路线、应用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方向,具备较高附加值和盈利能力。[2]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绿氢项目共计713个,同比增长87%。其中,466个项目披露规模信息,制氢规模合计超143GW,规划绿氢产能达852.67万吨/年(按年运行时间3000h折算,部分含远期规划量),已建成规模约10.88万吨/年[3]。其中,2024年至少已有13个总投资超100亿元的绿色氢氨醇新项目完成了签约和备案。[4]2025年以来,《新闻联播》、央视网也已多次报道国内代表性绿色氢氨醇项目的建设进度。[5]绿色氢氨醇项目以其新能源耦合化工的特点,愈发受到新能源和化工行业共同的高度关注,引发了不少投资机构的关注和兴趣。同时,绿色氢氨醇面临新能源和化工双重监管的属性,对绿色氢氨醇产业参与主体在开展此类项目中的合规风控事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上述背景下,笔者结合在绿色氢氨醇产业领域的法律服务经验,对绿色氢氨醇产业的市场发展现状、相关政策规范、合规发展要点等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和指引。
二、绿色氢氨醇产业市场发展现状
(一)项目业态
绿色氢氨醇是一种集成绿氢、绿氨和绿甲醇生产的绿色能源化工模式,基本环节包括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水制氢,再将氢气与氮气或二氧化碳合成氨或甲醇,形成从能源生产到化工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6]根据我国目前的市场发展现状,绿色氢氨醇产业项目通常包括风光储(绿电)、电解水制氢(绿氢)、合成绿氨醇(化工)三部分。
点击可查看大图
根据不同的目标产品,风光制绿氢、风光制绿氨、风光制绿甲醇的相关工艺流程概括如下[7]:
点击可查看大图
(二) 发展概况
自《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布以来,能源类或化工类央企和风电企业纷纷进军上游制氢领域,并以合成绿氨和绿甲醇的绿氢消纳场景为主,投资布局绿色氢氨醇项目[8]。从发展规划及现状来看,内蒙古、新疆、吉林、河南等地成为“十四五”时期风光制氢示范项目主要建设地区。其中,截至2023年,内蒙古已批复实施风光一体化制氢项目33个、绿氢规模68万吨/年[9],成为全国风光制氢示范项目主要建设地区。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绿氢项目规划建设明显提速,截至2024年11月,我国已累计规划建设绿氢项目超400个,对应电解槽需求达到72GW,合计规划绿氢产能突破800万吨/年。进入2025年以来,国内绿色氢氨醇项目持续保持较高的推进势头,2025年1月,国内多达14个省市的40个绿色氢氨醇项目传出动态。从地域分布来看,前述绿氢项目集中在内蒙古、新疆、江苏、河南等地。[10]
三、绿色氢氨醇产业相关政策规范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对绿氢的不同阶段发展目标进行了明确部署。2024年8月,就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促进绿色氢氨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工信部指出“将持续做好相关政策落实,组织新能源企业与氨醇生产企业联合攻关,加快打通‘绿电—绿氢—绿色氨醇’技术链条”,国家能源局指出“加强对绿色氢氨醇产业项目的政策支持”。2025年3月发布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指出“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新增长点”。
此外,国家和内蒙古、新疆、吉林、河南、河北等地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引导和支持绿色氢氨醇发展的政策或者规范性文件,部分代表性的政策规范如下表所示。
(一)国家层面
点击可查看大图
(二)地方层面
点击可查看大图
四、绿色氢氨醇产业合规发展要点
(一)合规手续
囿于篇幅限制,绿色氢氨醇项目的绿电、氢氨醇生产环节应当分别按照相关规定依法取得的常规类合规手续(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核准/备案、用地、环境影响评价、安全审查、节能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水土保持审查、消防审查、职业病防护等)在此不再阐述,该部分重点列举绿色氢氨醇项目应当关注的特殊类合规手续。
点击可查看大图
(二)新能源及配储规模
对于绿色氢氨醇项目的新能源及配储规模,全国层面尚未有统一规定,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列示如下: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三)上网电量及电价
对于绿色氢氨醇项目的上网电量及电价,全国层面尚未有统一规定,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列示如下:
点击可查看大图
(四)项目扶持
对于绿色氢氨醇项目的产品补贴等项目扶持,内蒙古鄂尔多斯、河南濮阳、吉林等地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列式如下:
点击可查看大图
(五)储运方式
绿色氢氨醇的储运大概可以分为高压气态、液态、管道和固态。输氢方面,目前主要以高压气态车载运输为主,但我国氢气产用空间分布不匹配,现有高压气态车载运输体系难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同时我国在管道输氢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长距离输氢管道基础设施有待健全,已有输管道规模较小,总里程约400公里,无法支撑绿产业链上下游规模化发展,需要建设大规模、长距离的氢气输运管道。从成本上看,在年输送规模大于1万吨的集中式用场景中,管道输氢与槽车、液化罐车等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经济性优势[13]。
以中国石化“西氢东送”管道为例,该管道已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该输氢管道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全长400多公里,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绿氢输送管道。[14]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绿氢管道建设发展规划》,鉴于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绿氢管道管理办法,先行实施的绿管道项目暂参照输气管网项目进行管理,待国家出台绿管道管理规定后,从其规定执行。
(六)认证标准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绿色甲醇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特别是缺乏统一、清晰的认证标准。目前,国际上对绿色甲醇认证标准认可度比较高的是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ISCC”)体系。ISCC源于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与英国《可再生燃料法规》。对于绿色甲醇,ISCC主要验证绿色甲醇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可持续性以及温室气体减排量。ISCC要求若原料为生物来源,全过程(从原料端到产品使用端)需减碳65%;若原料为非生物来源,全过程需减碳70%[15]。
2024年8月,就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促进绿色氢氨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国家能源局提出“构建国际接轨的产品标准与认证体系”,具体而言,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动与氢能技术领先的国家开展技术和项目合作,积极参与氢能国际标准制定;充分考虑我国能源、产业等基本情况,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参与制定相关团体标准和行业标准,逐步升级为国家标准,有序推动认证体系建设。[16]
五、结语
风光绿动力、制氢新化工,新能源+化工未来可期。绿色氢氨醇产业不仅有利于缓解新能源产业的消纳难题,而且有利于化工行业绿色转型。尽管我国绿色氢氨醇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产业协同、产品标准、认证体系等方面仍有较大完善空间,尤其是法律合规风险亟需关注和防范。
本文聚焦绿色氢氨醇产业的政策规范及合规要点,着重从合规手续、新能源及配储规模、上网电量及电价、项目支持、认证标准等维度展开分析,旨在为绿色氢氨醇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合规指引,从而助力绿色氢氨醇产业行稳致远。
[注]
[1] 参见《走近零碳|化工行业节能降碳需多方协同》,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335916
[2] 参见《绿色氢氨醇具有载氢、固碳、减排多元功能,技术、市场呈现多元方向》,
https://m.ofweek.com/hydrogen/2024-04/ART-180824-8610-30632180.html
[3] 参见《国内绿氢项目超700个,大规模项目落地推动商业化模式探索》,
https://mp.weixin.qq.com/s/pKaMBjHfTc-fKvHDXxGy9Q
[4] 参见《2024年国内新增13个100亿级绿色氢氨醇项目》,
https://h2.solarbe.com/news/20241223/4257.html
[5] 例如国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参见《过去一个月,央视高调报道了这三个绿色氢氨醇项目》,
https://h2.solarbe.com/news/20250318/50001177.html
[6] 参见《氢氨醇一体化深度报告:绿色、低碳、可再生,氢氨醇一体化受政策与资本关注》,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406261636923623_1.pdf?1719670476000.pdf
[7] 参见《风光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爆发:将迎数万亿投资,未热先卷》,
https://finance.sina.com.cn/esg/2023-12-05/doc-imzwyses3297286.shtml
[8] 参见《央企看好的绿色氢氨醇项目,是弃风弃光破题关键?》
https://k.sina.cn/article_2109687327_7dbf461f001016v36.html
[9] 参见《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
https://nyj.nmg.gov.cn/ywdt/gzdt/202402/t20240223_2471443.html
[10] 参见《2025年1月,40个绿色氢氨醇项目动态汇总(表)》,
https://h2.solarbe.com/news/20250210/50000278.html
[11] 参见《绿氢项目“松绑”续篇:新疆、四川、安徽加入松绑行列》,
https://mp.weixin.qq.com/s/IwcrMtbw1Qp6QY6cphkqqg
[12] 参见《国家能源集团首个可再生氢全链条项目投入一体化商运》,
https://www.chnenergy.com.cn/gjnyjtww/chnjcxw/202411/9212edc9f13f4b54b7c4b505271c1552.shtml
[13] 参见《内蒙古自治区绿氢管道建设发展规划》印发!,
https://news.bjx.com.cn/html/20241126/1413005.shtml
[14] 参见《“西氢东送”:我国首个纯氢长输管道项目启动》,
http://www.sinopecnews.com.cn/xnews/content/2023-04/11/content_7063104.html
[15] 参见《绿色甲醇的定义与认证:生物甲醇、电制甲醇》,
https://mp.weixin.qq.com/s/oA43l0W-OgtZwqYVlca4zg
[16] 参见《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4773号(资源环境类310号)提案的答复摘要》,
https://www.nea.gov.cn/2024-08/16/c_1310787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