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谈判路上中资投资者的市场机遇
英国“脱欧”谈判路上中资投资者的市场机遇
去年6月,英国进行脱欧公投决定结束英国的欧盟成员国身份,前首相卡梅伦将首相之位让与特雷莎•梅。时至今日,距离英国决定脱欧已经过去一年多,在此期间全国上下乃至国际上关于英国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不确定性"。截至目前,双方就脱欧已经进行了两轮的谈判,并将于下周举行第三轮谈判。
首轮谈判仅旨在确立有关秩序,避免发生剧烈冲突。首轮谈判结束后英国脱欧欧盟谈判首席代表巴尼尔在新闻发布上表示"公平的交易是可能的,而且远比没有谈成任何结果要好得多。同时英国也接受了欧盟的主张,即贸易谈判不会立即开始 。
然而在7月1日第二轮谈判结束后,巴尼尔要求英国表明对欧盟财务、公民权利及爱尔兰问题的立场,并在第三轮谈判时给出详细说明。欧盟同时也不断强调英国要为脱欧付出高昂的代价,但梅始终未给出正面回应。8月 22日,英国政府在其公布的蓝皮书中表明了其在法律方面的立场,声明将争取与欧盟在关于法律体系不一致方面达成协议,保持双方紧密友好的合作关系,尽量在欧盟现有法律框架下实现双方互惠。同日,巴尼尔代表欧盟再次公开表示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欧盟将采取强势策略,要求英国必须在脱欧费用等问题上给出明确态度。
在面临与欧盟的艰苦谈判的同时,英国政府内部也在经历震荡。特雷莎·梅宣布在6月8日提前大选,但在大选中保守党严重失利,不但没有达到在议会中增加席位的目的,还失去了一些席位。保守党虽然是赢得议会席位最多的政党,但其赢得的议席数(318席)并未达到议会对执政党所占议席数的最低要求即议席总数的一半(326席),因此产生了"悬浮议会" ,使得梅与保守党在议会中的话语权被削弱。
英镑在去年公投结果公布后一度贬值,而后也只是小幅度回升。今年6月,梅提前发动大选导致英镑再度贬值,国际社会曾一度唱衰英国经济将会受英镑贬值的影响而下滑,然而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英国实体经济并未因英镑贬值及政坛波动而受到很大的影响,相反其具有很强的韧性,展现了超出预料的出色表现。
尽管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英国依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英镑的持续贬值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企业投资英国带来了更多机会。继中国及其他国际投资者于2016年在英国进行大笔的投资,2017年上半年又有许多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的大型交易。例如:
1
2017年3月2日,来自中国重庆的地产商中渝置地(CC Land)宣布以11.35亿英镑收购伦敦最高楼"奶酪刨"(Cheesegrater)的100%股权;
2
2017年5月2日,世界最大的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中国华大基因和风投机构Healthlink Capital宣布正式成为英国著名生物信息分析服务提供商Congenica 的B轮融资的投资方;
3
2017年5月9日,中国房地产企业中弘股份发布公告,宣布其拟通过境外子公司,收购以英国等地为主要市场的著名国际旅游服务商A&K;
4
2017年5月22日,光大证券通过香港鸿基金融集团收购了英国券商及投资研究机构North Square Blue Oak Ltd;
5
2017年5月23日,华润置地联合体以3.12亿英镑成功收购位于伦敦的写字楼项目20 Gresham Street;
6
2017年6月3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完成收购黑石旗下位于伦敦的欧洲最大的物流地产集团Logicor;
7
2017年6月22日,京东宣布以3.97亿美元收购英国电商Farfetch的股权并成为了其最大的股东之一;及
8
2017年7月26日,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宣布其以12.8亿英镑购入位于伦敦芬乔奇街20号以"对讲机"外形而著称的标志性建筑的全部股权。
从上述近期大型收购交易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脱欧谈判虽然给英国经济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英镑贬值却给投资者面临的投资风险提供了缓冲,所以英国仍旧是对全球投资者特别是对中资投资者最具有吸引力的市场之一。
英国脱欧谈判以2018年10月为达成协议草案的最后期限,接下来需要英国国会和欧洲议会通过。依日程计划,英国将在2019年3月29日正式和欧盟分道扬镳。考虑到目前双方之间仍存在的巨大分歧,在完成脱欧谈判前,双方还是要经历一场漫长的脱欧"马拉松"。英国作为欧盟成员国每年为欧盟净贡献资金高达86亿英镑,因此英国的离开会给欧盟在经济收入上带来一定的损失。但同时对于英国来说,脱欧后其将面临在与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之一的欧盟进行贸易往来时有新的屏障。所以不难想象英国和欧盟双方在未来的谈判中都要作出一定的妥协和让步。
此文由中伦律师事务所伦敦办公室王筱倩律师等组成的英国脱欧法律服务组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