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中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与知识产权布局业务 ——以欧盟《保护欧洲创新:私募股权在欧洲知识产权中的作用》为启发
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中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与知识产权布局业务 ——以欧盟《保护欧洲创新:私募股权在欧洲知识产权中的作用》为启发
2024年底,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与欧洲投资局联合发布《保护欧洲创新:私募股权在欧洲知识产权中的作用》[1](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将专利和商标申请的数据与欧洲范围内跨国、跨行业和跨基金阶段的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的数据相结合,通过对商标和专利这两大关键创新指标在私募股权(PE)和风险投融资(VC)(以下简称“PEVC”)业务支持的企业中的表现进行全面分析,并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探讨了PEVC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其如何影响到欧洲公司(尤其是初创企业)的专利和商标活动。该报告深入分析了2007年至2023年期间,欧盟27国中的超过56,000家投资组合公司,以及数百万件专利和超过100,000件商标数据,旨在探索PEVC在欧洲知识产权战略中的融汇情况,特别是在保护技术创新、市场扩展和组织变革方面。[2]
报告显示,知识产权战略的稳健性对于增强公司吸引投资的能力至关重要,其确保进一步的创新投入及其知识资产的保护。研究结果表明,PEVC与所支持公司中的知识产权之间存在积极关系,既揭示了PEVC在推动创新和新技术和服务开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体现了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促进欧洲经济增长和提升科技竞争力。本文旨在结合报告内容、对PEVC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知识产权尽调业务的基本要点与重要性进行阐述,并针对企业从知识产权角度,通过长期规划布局手段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投资价值提出建议。
一、从报告出发看知识产权在PEVC中的重要作用
报告深入挖掘了各个国家、行业和公司的数据,揭示了PEVC与知识产权权利创造之间的良性循环。这些数据表明,企业及其支持者清楚地认识到,创造和保护创新也意味着保护商业利益。这份报告分析了2007年至2023年6月底期间,欧洲范围内超过56,000 家投资组合公司和超过100,000 份商标和专利申请,凸显了PEVC如何与欧盟促进创新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投资已经拥有商标和专利活动记录的企业,赋予它们创造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并为公司和经济增值。在此期间,欧盟27国的企业共获得8090亿欧元投资,其中20%的投资流向拥有专利的企业,40%的投资流向拥有商标的企业。
根据欧盟成员国横向比较,意大利在商标注册数量方面居欧盟首位,平均每家公司提交2.5份申请,展现了其强大的品牌保护文化;丹麦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居欧盟首位,平均每家公司提交近1.5份申请,彰显了其卓越的研发实力。而比较知识产权领域,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公司专利与商标申请持平且知识产权总数最高,平均每家公司拥有超过2项专利申请,反映了该领域在研发拯救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治疗上的前沿发现能力;消费品行业的公司平均每家拥有超过1.5项商标申请,展现了欧洲消费者每天使用的品牌的强大价值。
报告分析表明,企业知识产权实力对企业的风险投融资收益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数据表明,通过取得并稳固知识产权资产,初创企业能够在风险投资中向投资者发出高质量信号,从而促进获得更高的初创资金。研究发现,能够获得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比其他公司拥有更多的专利申请,且这些申请通常在风险投资之前提交,这也表明投资者更喜欢具有创新产出历史的公司。另外,商标的存在和数量与风险投资评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两者数据呈现“倒U形”关系,即商标申请的价值随着在先的投资轮次上升,在后续融资轮次中则有所下降;拥有既有商标的公司获得的投资明显更多:在风险投资阶段的融资相比增加55%,在增长阶段相比平均增加了45%,而杠杆收购阶段则增加了68%。报告也进一步研究了知识产权在风险投融资中的作用,发现同时拥有专利和商标的初创公司获得了更高的投资资金金额,尤其是在早期的投融资轮次。而获得更多投资的公司更有可能拓展其知识产权组合,在控制了既有知识产权活动的前提下,投资增加100%可能会使后续申请专利或商标的几率增加约10%。
作为企业核心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在PEVC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Invest Europe首席执行官Eric de Montgolfier 表示:“创新是成功企业的核心,也是经济增长的命脉。全球范围内的突破性创新层出不穷,而欧洲拥有引领创新潮流的所有要素:世界一流的研究、全球性企业和丰富的创业人才。PEVC能够帮助企业开发和商业化创新的能力,为解决欧洲面临的许多挑战提供关键解决方案。”EUIPO 执行董事João Negrão补充:“我们的合作研究揭示了知识产权在塑造公司未来和吸引投资者方面的重要性。这可能是风险和股权基金支持欧洲企业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希望鼓励金融界将知识产权视为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这是推动欧盟创新和增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PEVC实践中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工作的必要性
跨境投资及股权并购日益成为PEVC行业的重要趋势,对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由于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法律制度、文化背景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差异,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在跨境投资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下文将对投资并购业务中的知识产权业务实践及其重要性进行讨论,并对企业提出持续性提升知识产权竞争力的建议。
我国越来越多企业进行跨境投资及股权并购的商业意图在于获取目标公司的核心技术以及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构成商业秘密的研发成果或商标等。因此,在此类知识产权作为核心目标的企业收购项目中,知识产权尽职调查(Intellectual Property Due Diligence,以下简称“IPDD”)是确定并购框架与策略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在PEVC实务中,一般在双方签订LOI(意向书)或MOU(备忘录)至签订SPA(股权买卖合同)期间开展全面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以确定我方和交易对方的知识产权实力状况,结合各自知识产权实力状况明确交易的框架,从而进行投资策略的基本定夺和决策。
IPDD是基于知识产权的投资与股权收并购项目的逻辑起点,完整、准确的IPDD是交易成功的关键。IPDD的核心目标是全面了解交易目标的知识产权,包括法律、技术和经济属性,通过准确评估知识产权状况,帮助买方更加准确地评估目标公司潜在资产的价值。IPDD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其能够降低交易风险。由于知识产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交易风险加大,通过全面的尽职调查,买方能够更好地识别与目标相关的潜在法律风险,如侵权诉讼、合同义务或许可安排等,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相关结果直接影响交易价格。如果尽职调查表明知识产权的价值低于预期,买方可以利用这一信息在谈判中寻求降低价格或附加条件。从买方角度而言,尽职调查是为了尽可能地发现与交易目标有关的股份或资产的全部情况,进而决定是否继续开展交易的重要事实。买方需要知晓所得到的重要信息能否准确地反映目标公司的资产和债务情况。因此,IPDD是买方降低跨境交易风险的重要“安全阀”。[3]
三、PEVC实践中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工作要点
第一,在PEVC项目初期制定IPDD策略。明确交易方式,区分项目属于股权交易、资产交易、股权资产混合交易,理解不同交易方式对尽职调查(IPDD)的要求。明确交易各方诉求,根据不同的交易目标(例如以取得关键技术、核心人员还是取得关键品牌为核心商业目标),制定相应的调查重点和内容,确定技术定位,识别交易各方各自的技术定位,包括是否涉及大量现有知识产权或将在未来阶段进行技术研发,对应调整IPDD过程中的关注点。在制定IPDD策略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目标公司知识产权情况进行核查。具体而言,调查知识产权的应用情况与保护情况,包括公司架构管理体系、产品情况、目标技术情况,包括技术来源、独特性和先进性、技术人员的稳定性,调查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包括知识产权权属和许可情况。检查是否存在权属纠纷、诉讼或潜在的法律风险等。
第二,确定目标知识产权的范围。准确界定目标知识产权的范围,包括交易中涉及的所有知识产权资产。买方须从卖方提供的清单入手并在公共数据库中进行全面检索,以减少遗漏。明确知识产权随交易而转移的地域范围,并确定在特定市场中使用的方式(如转让、授权许可等)。对于尚未形成的知识产权,一般通过依照此类专利设计的背景情况、性质、载体和应用效果等分类界定,以确保交易的完整性。对于难以清晰确定的目标知识产权,适时地设定不诉条款可以作为一种补充保护手段,降低潜在的法律风险。
第三,审查目标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主要从知识产权的来源(自主研发、合作开发或第三方转让)、排查核心技术研发过程中涉及前员工的职务发明情况进行重点核查。根据知识产权权属情况,调整协议中的权属约定及权能分配以及对明确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界定,确保没有隐含的使用限制或权利负担。
第四,根据项目需要,启动目标知识产权的自由实施(Freedom to Operate)核查。针对所涉国家敏感技术的出口管制政策,确保知识产权交易的合法性。评估目标知识产权的有效性和权利归属的诉讼风险,评估其对交易的潜在影响。确保买方在获取目标知识产权后能够合法使用该技术,避免因知识产权冲突造成的法律问题。
四、开展知识产权布局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旨在为投资人在PEVC业务有效进行知识产权风险识别以及提示,而从企业发展、提升其在PEVC业务中整体竞争力的角度,如何有预期性地、实质地预先减少或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则取决于企业知识产权整体布局的完善程度以及落实情况。由此,知识产权布局旨在长期层面稳固和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实力,从而有效提高企业整体的、可持续性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或能够在源头限缩或杜绝知识产权风险,真正减少在投资并购中知识产权尽调过程中识别到的相关疏漏和问题。具体而言,知识产权布局业务应根据企业技术特性,针对研发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布局、技术秘密保护体系搭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海外知识产权布局等多角度的整体规划。
在技术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应在长期持续性的研发和具体技术的基础上开展。首先,应全面评估现有以及未来计划研发的技术成果,识别具有专利潜力的创新点及其应用,从技术的独特性、实际应用价值、市场潜力等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价值程度进行规划优先级别的基础排序。其次,对前述识别的技术成果及其应用选择适当的保护路径,包括专利、商业秘密、商标等,并根据企业自身技术特性和行业特性综合考虑。再次,应针对内部技术研发及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内部流程,形成全流程的动态化、系统化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确保在上述每一个步骤都能够及时有效地判断保护形式并相应进行申请和权利固化,例如建立内部审查机制、定期对研发成果进行评估和优化等。最后,立足于企业商业拓展计划,考虑知识产权海外布局需求,针对主要海外市场或潜在海外市场制定全球知识产权布局策略,提前对有关法域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进行法律调查,选择有利法域以及政策机会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在此之余,企业应知己知彼,对外密切监测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情况,了解行业内的技术动态和专利布局情况;对内应加强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内部对知识产权风险的敏感度和规避意识。
在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层面,应全面、及时地对尚未申请专利、或不适宜以其他形式保护的技术成果依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政策施以保密措施,保障该等信息的经济价值以及保密性。首先,企业应对内部的技术信息进行分类,识别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研发数据、方法、步骤、工艺等各类型的信息。其次,企业应建立整体的商业秘密保护流程,包括信息访问控制、签署保密协议以及内部审计和监控机制等。最后,应建立可持续的商业秘密管理系统,包括文档管理、应急预案等流程机制。对外则应及时监测市场和行业动态,实时监测竞对的业务动态和产品动态,以随时针对企业商业秘密泄露或侵权情况进行识别和维权。
在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方面,应主要立足于企业业务规划和商业目标进行计划。对于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应首先识别基础商业目标,例如实际业务出海或对外投资并购等,根据实质商业目标分析海外知识产权布局策略,就现有知识产权所有权或权益对外分布的必要性和分布模式进行评估计划,以及针对未来知识产权海外布局进行提前规划,包括专利申请布局、研发主体布局等。在布局规划的过程中,一般涉及各方面要点的考量,包括涉外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进出口管制风险、税务筹划以及或有的关联企业交易的合规风险等。整体而言,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应主要立足于企业业务规划,结合企业风险隔离、管制合规、知识产权运营方面的考量,进行知识产权权益分布的方案,以最终根据布局方案进行权利移转的落地和部署。
未来,知识产权与PEVC的融合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而有效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不仅能够帮助投资者识别风险和机会,还能帮助投资者更准确地评估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而从被投资方的竞争力提升角度,在长期层面,建议创新型企业通过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及合理运用,促使知识产权影响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支撑创新型企业建设、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促进企业整体发展,实现知识产权引导推动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升级,提高企业自主核心竞争力。
[注]
[1] Private equity’s role in Europe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ttps://www.investeurope.eu/research/protecting-european-innovation/.
[2] 《保护欧洲创新:私募股权在欧洲知识产权中的作用》报告中研究使用的投资数据来源于Invest Europe关于欧洲PEVC的综合记录,而知识产权数据则来自EUIPO的EU-TM Register和EPO的PATSTAT数据库。
[3] 刘丽:“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知识产权审慎性调查问题研究”,载于《科技与法律》2011年第1期,第4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