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财富安全与资产隔离布局规划建议
企业家财富安全与资产隔离布局规划建议
在商海风云变幻中,家族企业就像一艘艘乘风破浪的大船,承载着几代人的心血与梦想。天高云澈时的意气风发,与狂风暴雨时的临危不乱,都是企业家创业路上刻下的道道风景。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面对变化莫测的大势,提前做好财富安全与资产隔离的布局规划,是极有必要的。
一、安不忘危:家族企业经营风险加剧的时代背景
创立于1865年的诺基亚,没有拥抱智能手机的时代,终于在2025年宣布停产所有诺基亚品牌智能手机。曾经冠绝全球的手机厂商,仅仅几年时间,就在时代背景下于智能手机市场竞争中无奈落幕。于诺基亚而言,是自身在作出商业决策时出现方向上的重大偏差,最终将市场份额拱手让人。
在做方便面的工厂还在提升方便面的质量和口味时,餐饮外卖公司却直接“掀了桌子”;出租车公司在收取司机的抽成时,网约车平台却以其大额补贴和基于网络技术的便捷性直接改变了市场。对方便面工厂和出租车公司来说,新技术发展直接改变行业生态的同时,未曾提前知会过他们,但市场的逐渐变动仍然有迹可循。
但有时,一场无预警的监管风暴骤然降临,一纸回收移动电源的通知突然发布,一位去而复返的总统疯狂加税,这些都不能为企业家所提前预知,或不会给企业家以足够的时间来提前应对。
在行业变化逐渐加快,市场投融资政策监管力度加大,全球政治经济关系波谲云诡,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逐渐抬头的今天,任何一个民营企业家都应该回头审视:在企业大船航行渐远的同时,家族的小船是否有足够抵御风浪的能力?
二、财富规划:“当下”永远是“最佳时机”
(一)客观维度:“净资产”决定规划“黄金期”
从客观角度来看,当家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呈现健康状态时,无疑是进行财富规划的最佳时机。在这个阶段,企业没有负债,或者负债远低于资产,家族财富如同一座稳固的城堡。此时进行财富规划,就像是在城堡周围修筑坚固的护城河,能够有效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此时进行财富梳理、传承布局等安排,恰当其时。
但即使家族企业濒临破产,并不意味着就失去了财富规划的意义。在企业自救之外,作为企业家个人,此时仍需要专业人员参与,检视家族通盘的资产情况,梳理各个成员的债权债务、担保等关系,辨析属于个人债务、夫妻共同债务亦或是牵扯到其他家庭成员财产的“家庭债务”,乃至相应家庭成员以及子孙后辈婚姻关系的提前规划,在任何时间都仍有可为之处。
(二)主观维度:立即行动,永不嫌晚
在主观层面,很多人对财富规划存在误解,认为它是一件“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这就好比强身健体。人们总是在身体出现严重问题时,才想起去医院开刀治病。财富规划也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直到企业濒临破产,火烧眉毛了,家族成员才开始重视。
但实际上,对于企业家而言,长期以来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家族积累了大量财富。特别是风云飘摇时,家族财富更是如同海绵里的水,只要用心去拧,总会有所收获。只要认真梳理、仔细研究法律关系,总能找到一些可以留下的部分。不同的是,规划的时机不同,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在企业经营良好时进行规划,能够实现财富的稳健传承和增值;而在企业濒临破产时进行规划,虽然难度更大,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为家族保留一线生机。
三、拆解财富规划工具箱:不同资产的应对策略
(一)不动产:守护最后的家园
1. 控股股东及配偶名下房产
当家族企业濒临破产时,企业控股股东及配偶名下的房产往往首当其冲。这些房产可能早已被抵押或用于担保,在债权人行权后,很可能会被拍卖用于偿还债务。在这种情况下,担保替换是一种可行的策略。通过与债权人协商,寻找其他可替代的担保物,或者提供新的担保方案,有可能保住房产。
李先生是一家房地产企业的控股股东,公司负债被起诉后,他名下的豪宅面临被拍卖以连带还债的风险。通过与债权人沟通,李先生提出用公司名下一处尚未开发的土地作为替代担保物,并提供了详细的开发计划和预期收益报告。经过多次协商,债权人最终同意了李先生的方案,保住了他的豪宅。此次有惊无险的诉讼之后,李先生萌生了财富规划的意识,他认识到“未雨绸缪”,万一日后企业经营恶化,如何保障现有名下大额资产,是应该及时筹划的大事。
2. 其他家庭成员房产
其他家庭成员的房产也需要谨慎处理。近亲属名下的房产,需要结合房产来源、钱款支付情况以及与公司账户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子女名下的房产,要确保与主债务的关联性得到妥善处理,实现合规的债务隔离。
王女士在企业宣告破产的八年前,将一套房产过户到了未成年女儿名下。债权人发现后,试图追索该房产。王女士通过提供购房资金的合法来源证明,以及证明该房产与企业经营债务无关的相关文件。结合王女士夫妇对女儿的赠与业已完成、赠与时并不损害任何人的权益,此观点被法院采纳,她成功阻止了债权人在北京市某区法院的债权追索,保住了女儿名下数千万元的房产。
3. 公司/企业持有房产
在一些一线城市,由于限购政策,很多家族选择以企业名义购买房产。但这种情况下,公司财产与家庭财产往往混淆不清。在企业濒临破产时,可以通过债务重构、股权转让或调整等方式,实现公司名下房产的安全隔离。
赵氏家族在上海以企业名义购买了多套房产。企业濒临破产时,赵氏家族才发现,原来购房时是其家族成员支付的钱款,因此,家族是有权向持房公司索要出资钱款的。后通过核定债权与公司股权重设,并签订一系列详细的协议,从而在追回企业欠款的同时,保住公司持有的部分房产;同时,对公司的债务进行了重构,成功将房产与企业债务隔离开来。
(二)公司股权与企业出资:断臂求生与保存火种
1. 主要产业企业处理
当家族企业的主要产业濒临破产时,公司股权价值往往跌入谷底,甚至出现股权价值与负债严重倒挂的情况。此时,实控人家族成员对企业债务承担的连带担保责任,成为了家庭资产流失的最大隐患。
在这种情况下,破产、重组或重整是常见的决策选择。通过合理选择方案,可以尽可能减少对家庭资产的拖累。例如,张氏家族的主要产业企业面临破产,经过专业团队的评估,选择了重整方案。在重整过程中,张氏家族放弃了部分股权,引入了新的投资者,对企业进行了业务重组和债务优化,成功保住了部分家庭资产。
2. 非交叉关联家族企业板块
对于没有交叉关联关系的其他家族企业板块,可以根据关联度酌情处理。如果有机会,可以通过抛售资产、股权重组或装入基金会/信托等方式,实现资产的安全隔离。
林氏家族在境外间接拥有一家与核心产业无关的科技公司,经营效益良好。在家族主要企业经营不被看好时,林氏家族通过抛售科技公司的部分资产,获得了一笔资金并装入境外信托;同时,将境外科技公司的股权装入了境外基金会,成功为家族核心成员保留了一处稳定的经济来源。
3. 投资性企业债权追索
在家族企业濒临破产时,可能面临众亲远离、部分利益关系原形毕露的情形,很多家族企业帮、扶的社会关系与个人资源,不仅可能不会见危出手相助,反而更可能潜遁远离、甚至落井下石,否认存在借款、代持关系,要“假戏真做”,掠夺财富。在家族企业濒临破产时,家族成员名下的债权和投资性资产不能再以“诚信”、“相信他人”继续,需要及时进行债权梳理。
而家族成员名下直接的债权、或者通过投资主体(比如有限合伙、基金份额、资金代持等形式)持有的债权,均需要及时梳理,否则,一旦家族成员被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刑事措施,很多人将找不到、很多钱也将追不回,徒增损失。
黄氏家族在企业破产前,曾对多家企业进行了投资,并拥有相应的债权。企业濒临破产时,黄氏家族迅速成立了债权追讨小组,通过法律手段成功追讨了部分债权,减少了损失。
(三)银行、证券账户及保单、信托:精打细算,守护财富
1. 银行储蓄及理财产品
“秋江水寒鸭先知”,对于自己经营的企业到底怎么样,实控人比谁都清楚。真到濒临破产时,银行账户上的钱,可能早已所剩无几、甚至颗粒不剩。账上没有钱,不等于没事。事到临头,是要翻“旧账”的。所谓旧账,就是要核查银行流水记录,倒查多少年没有定数,至少也要查至家庭资产负债不平衡之时(笔者叫“家庭资产负债临界点”)。比如,以此前房地产民企“大洗牌”为例,至少倒查至2020年初。银行流水不能造假,也不可能隐瞒,对于民企实控人及配偶的上述所有银行账目,从2020年开始核查,大笔金额(比如20万元以上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没有再追索来源与去向的机会,是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从笔者实操案例来看,银行流水的不确定性最大,而且往往不是对濒临破产的实控人股东夫妻而言压力最大——而是对和他们在银行账户上产生过大额往来的人和公司,特别是近亲属而言,压力风险最大。在家庭资产负债临界点之后产生的无偿收款行为,被法院最终认定为无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理财产品亦是如此。因此,家族企业濒临破产时,即使银行账户上的资金往往所剩无几,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银行账户的问题。债权人在调查企业破产案件时,往往会倒查银行流水记录,追溯资金的来源和去向,这类资产不能大意。
2. 大额保单
买了保险,不代表资产就“保险了”,要看保单的“所有人”即“投保人”是谁。如果不再是为企业的主债务提供连带保证的实控人夫妇,要看变成谁了、什么时候变的,有没有被债权追索的可能性。绝大多数民企主买了保单之后,只是追加金额操作,对于保险法律关系的门道与风险,根本不了解。而能给予债务隔离合规指导的理财经理、保险中介,并不多见。因而到了濒临破产之时,也是保单或被“强行退保”之际。实践中,法院在执行阶段强制退保的省级法院审判实例并不罕见。
3. 家族信托
信托原本是为了实现家庭债务风险隔离而设立的。但由于一些委托人的传统理财观念,很多国内家族信托是可撤销的,无法实现资产隔离的目的。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不可单方终止、远期有效的信托,才能在企业破产时发挥资产隔离的作用。
原本家族信托设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家庭债务风险隔离。但由于有些委托人在设立时,压根儿不接受“钱出去了,就不能再拿回来”的观点,而是继续秉持“钱出去了,我什么时候想收回来都可以”的传统理财观念,导致不少国内家族信托,是可撤销(可单方终止)信托。这类信托本质就是委托理财产品,达不到债务隔离目的。只有经过法律结构设计的不可单方终止、信托合约期为远期有效(比如至少十年、二十年、永久不可单方终止信托)、且在设立时,不存在债权人撤销的情景的信托,才可实现家族信托(特别是国内家族信托)的资产保障目的。因此,如果即将设立、或者已经设立国内家族信托的企业家,一定要在这个方面认真回看合同条款,进行补充设置或者完善,对于濒临破产的家族成员更亦如此。
(四)代持资产:真相与风险并存
1. 代持银行金融资产
代持的银行金融资产可能通过金融账户往来被查到大额钱款流转,从而暴露代持本质。如果是现金往来,那么代持关系的确认将更多地依赖于代持双方的诚信。在企业破产时,代持资产很可能成为债权人追索的对象。
2. 代持股权类资产
代持的股权类资产在出资时和事发时的价值可能不对等。在没有代持合同或其他书面证据的情况下,破产法庭和债权人追索代持股权的难度较大。但如果是真实的代持关系,建议依法处理,避免引发更多的法律纠纷。
3. 代持房产
代持房产与代持股权类似,最关键的是要证明实质拥有者的“出资”。房产作为贵重的生活资料,其出资情况往往可以通过银行流水等证据来发现。在企业破产时,代持房产也可能面临被债权人追索的风险。
四、财富规划的目标:多种发展情况中均发挥作用
(一)理想发展:家族精神、家族财富代代相传
对于企业家来说,家族企业能够经久不衰,子女能够成龙成凤,每个成员在健康平安的同时能够过着相对富足的生活,长者慈、幼者孝,是永远的追求目标。对此类财富规划来说,一方面能够通过资产配置等方式在经济层面达到一定程度上隔离于企业经营之外的物质传承;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家族宪章等文件,配套相应的各类资产(如股权/企业管理权限、保单保险金、信托收益权、助学金等)相关文件,将精神传承与物质传承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结合,将培养、弘扬优良家风写进家族传承规划之中,结合物质保障、物质激励等,实现更好的家族传承。该类规划常见于家族企业及所在行业领域长期发展稳定,或发展前景显著较好,有较多现金流实现财富规划目标的情形。
(二)较好发展:创一代安享晚年,下一代借力再发
在现今社会科学技术急速发展、市场规则急剧变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甚至行业都进入波动期。对于相关领域的家族企业经营者而言,一方面目标是稳住经营现状,不要“老来负债”,一方面是这一代或可帮助下一代借力再发展新的商业目标。对于该类财富规划项目而言,一方面要梳理企业经营现状,完成各业务块及相应财务关系的厘清和隔离,一方面要准备部分业务线和相应资金关系留待未来借力再发展,同时还要留出一部分安全程度最高的资产来进行长期传承规划。如此才能在应对剧烈市场变化时有抵御的空间,同时避免家族企业巨船从上至下整体颠覆。
(三)一般发展:一代人艰辛前行,下一代平安出发
极端情况下,如果家族企业已经濒临破产,此时如果能够通过合理的财富规划,或事先已经进行过的相应财富规划,保住部分房产和早年赠与子女的大额现金,并使保单、信托等工具也继续发挥作用,让下一代能够维持相对富裕的生活,这已经算是较好的结局了。就像前文提到的王女士,成功保住了女儿名下的高价值的房产,为女儿的未来生活提供了保障。某些情况下,即使所有账面的房产、现金“全军覆没”,但为子女准备的传承工具没有受到牵连,也算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结局。相关财富规划手段保住了部分家族财富,也是为家族的未来保留了希望。
结语:财富规划,未雨绸缪的智慧、虎穴取子的决心
《论语·卫灵公》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财富规划就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智慧。在家族企业青云直上时,不要过于贪心,要留出一部分资金进行“法律+金融”的合规财富安全与保障筹划;在家族企业遭遇波动时,也需做好相应准备,规划财富传承目标;极端情况下,家族企业已经面临危机,更应该尽快引入专业人员,进行家族资产现状的通盘梳理,厘清财富和债务,区分混同财产和独立财产,为最后结局的来临做好准备。
财富规划是大智慧,“一代创富”者,鲜有如意安排。各省市首富级别的家族,不少也难以“富传二代”。知名家族一旦濒临破产,妻离子散、一地鸡毛,甚至“技术性”状告家人,引天下人八卦,名利成笑场,甚是遗憾。青云直上时,心莫太贪、金有所留。
人常言:“富不过三代”。很多时候财富传承突然遭遇变故,是因为在财富规划方面缺乏长远眼光。从社会现状来看,企业濒临破产时,“大难临头各自飞”、“树倒猢狲散”的场景更是屡见不鲜。只有真正有远见的企业“大家”,才能在顺境中保持清醒,逆境中不忘努力,做好财富规划,为家族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保留希望的火光。